建构区活动指导策略付民杰在刚接触区域活动时,自己虽然能够认识到教师指导的重要性,并努力去做好,但因多方面原因,其指导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指导过程缺乏互动。虽然我们都知道要“多给孩子一点空间”,但在具体指导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变成一种灌输。教师太主动了,必然使幼儿学习变得被动,缺乏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造成幼儿更多依赖教师,独立性较差2.存在着强制性指导。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会突兀地介入活动的情况。在介入前,并不了解游戏的进程,也未取得幼儿的同意,擅自强硬介入,打断了幼儿的自主游戏,这只能凸显教师在活动中强制性的指导地位。而实际上,这样的指导,教师本身的目的性也不明确,效果也可想而知,教师成为区域活动中不受欢迎的人。3.缺乏指导策略。在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有时不知如何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活动,缺乏相应的指导策略。未能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兴趣点所在,指导随意性大,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只是看着他们在安静地摆弄物品使得本该发生的教育过程被失落;“区角”成为孩子们打发时间的地方,区域活动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教育价值。为深入贯彻落实《指南》,孩子区域活动中的“材料”和“教师支持行为”也是我一直以来所思考的重点,自己对区域活动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建构区活动的指导。一、有效利用区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幼儿园的班级都是根据需要来调整和拓展的,我们要利用好空间,保证教室不拥挤。本学期我园调整了幼儿床铺,使得空间变大,我们充分利用其空间让孩子们开展建构活动孩子们喜欢建构区,但是建构区所能容纳孩子的数量有限,如有其他的孩子也想玩,只能选择其他的区域,因此在区域布置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其他区域的空间。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参与区域活动,我们采取了细化建构区的方法:把建构区细分为搭建区、拼插区。两区都设置在睡眠室内,搭建区以投放木质积木材料为主,还有一些其他的废旧材料;拼插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拼插玩具,还有桌椅,孩子们在区域活动时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拼插这样,既能充分地利用空间也能很好地满足孩子们活动的需要。孩子们玩区域的时间是比较有限的,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参与区域,我们在区域活动时间的安排上采用了灵活的方法。因孩子们马上要上小学,集体活动的时间又占了大部分,每天区域活动的时间就更少,很多孩子都还没有投入活动,老师就宣布活动结束了,孩子们只好很不舍地收拾、离开……每天都是如此,但我们又不能把孩子集体活动的时间拿来用,毕竟孩子们下学期要上小学。为了解决时间上的问题,我们采用了集体活动与区域活动结合的方法,同时在一些主题背景下来实现区域活动的有效性、目的性。二、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环境和材料的作用区域活动的环境布置是很重要的,孩子们在良好的区域氛围下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我们班级的建构区和美工区相隔不远,设置这样的位置就是为了孩子们能更好地操作,如孩子们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可以先把自己的想法画出,然后再参与到建构活动中。区域的材料也应选择孩子们喜欢的。我们平时很注重材料的选择,每次要做什么区域时,都会先想清楚这些材料的功能是什么?它们做出来对孩子的教育价值是什么?比如在建构区,我们想请孩子们拼搭机器人,拼搭需要一些积塑,那我们自己就要先对各种积塑有一定的认识并且知道该如何去拼搭才更好。同时我们还要亲自示范拼搭,让孩子们体验拼搭的过程,并帮助他们分析拼搭过程的重点、难点。在孩子们动手拼搭时,我们要指导孩子们进行不同方法的拼搭。三、多种指导策略灵活运用到区域活动中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应灵活运用多种指导策略,如指导孩子们认真仔细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孩子生活经验的点滴积累等。还是以建构区游戏为例,我们在平时指导孩子观察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近到远、从整体到局部等来观察事物。例如孩子们这个星期要拼搭“立交桥”,那就要知道都有什么样的桥。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我利用网络下载一些立交桥的图片让孩子们先欣赏、观察不同桥的不同外形、不同构造,让孩子们讨论不同桥的特点,画一画自己想要搭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