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教学案例娄山关镇第四小学令狐秀娟教材分析:本文通过两个小故事告诉人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2、把握短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读读、议议、讨论等形式,交流、探究。4、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重点、难点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发。突破方法:结合综合性学习活动,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到启示。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了解短文主要内容。教学准备:课文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自然不仅风光无限,而且是“人类的老师”,既给了我们许多的警示,又启迪了人类的智慧。究竟该如何保持自然界的平衡,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吧。PAGE\*MERGEFORMAT2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学生交流。(1)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2)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教师下到组里,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也可以适当引导。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1、学习《“打扫”森林》。(1)指名读第1—3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宽敞”“结净”“干枯”等词)结合课文挂图,说说这部分的大概内容。德国一位林务官下令把森林“打扫”干净,结果让森林遭殃。有感情地朗读。(2)重点探究第5—6自然段默读课文,思考:使森林遭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画出能够说明这一原因的重要语句。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讨论后推选一人在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回答引导、点拨。让学生注意以下要点:PAGE\*MERGEFORMAT2第5自然段从正面说明怎样才能保持生态平衡。第一句话是一个总起句。第6自然段是从反面说明的。即:如果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人为地破坏这种联系,就会破坏生态平衡。教师再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6自然段。(3)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让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谈一谈,比如我们桐梓的河流污染情况,大气状况等)2.学习《人类的老师》让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自学方法学习本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以下问题:(课件出示)(1)科学家从蜻蜓的翅膀上得到了什么启示?(2)科学家从鲸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3)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4)读了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对于以上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并给予鼓励性的评比。四、课堂小结《“打扫”森林》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维持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的联系,才能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我们多多留心自然,自然界的很多生物就会给我们利益的启示,它们不愧是我们人类的老师。五、拓展PAGE\*MERGEFORMAT2同学们,学了本课后,我们应该得到了许多的启示。请同学们课后做一个保护生态平衡的调查,实际了解一下我们身边的环境情况,把了解到的情况记录下来,还可以写上自己的想法。下节课我们再作交流和评比。课后反思:《大自然的启示》是四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时,我先是让学生读,反复读,从读中自主感受。然后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拨。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PAGE\*MERGEFORMA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