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1、老师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他因为吕洞宾和自己一样都姓“吕”而觉得好笑。(0.5分)2、他眼睛很小,但写作文时却说自己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0.5分)3、做眼保健操时,他故意抢在音乐之前哼旋律,用手拼命揉眼睛。常演唱《柳树姑娘》。惹大家发笑。(0.5分)4、考试时,老师说不能问答案,他却还是问答案。0.5分)28.吕海东喜欢笑,也喜欢制造笑料,请你阅读①—④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哪些事表现了吕海东快乐无忧的性格?(2分)29.“渐渐地,吕海东学会考试了。”是从文章当中抽出来的,应该还原到文章的[甲]处还是[乙]处?(2分答:还原到甲处30.第⑥自然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用到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答: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吕东海已经由最初的无忧无虑到明白了考试的重要性,变得看重考试,担心考试,害怕成绩不好而受到责罚,形象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的变化。31.为了深刻地表现主旨,本文在塑造“吕海东”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2分答:对比32.文章结尾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吕海东的童年结束了。童年,是在明白考试的重要性时结束的”有什么深刻含义?写出你的理解。(2分)答:这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应试教育束缚了孩子自由自在的天性,抹杀了孩子追求快乐的自由,引人深思。答: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33.积累链接:请你写出一句表现少年儿童天真童心的诗句。(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