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增强抗弯曲能力第五周2009年9月28日——10月10日【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能改变物体抗弯曲能力的大小。2、了解条形建筑材料常见的形状结构,知道它们做成这种形状的好处。3、能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做出分析与解释。【教学重点】知道物体抗弯曲能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结构有关。【教学难点】能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做出分析与解释。【教学准备】1、学生实验材料:包装箱、瓦楞、纸板、小刀、A4纸、双面胶、铅笔、橡皮、尺子、铁垫圈、线、测试记录表。2、教师示范材料:一些不同形状的钢、铝形材料和相关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要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可以采用什么办法?增加横梁的厚度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增加横梁的自身重量。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2、两张同样A4纸进行抵抗弯曲的比赛。要求:纸离地面的高度不变,两个盒子间的距离一定,放垫圈的盒子摆放的位置一定,所加垫圈的型号一定,纸的长度不变。3、如果只给你一张纸,同时控制了这些量不变,想要增加这纸张的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办法?改变纸的形状可以改变纸的抗弯曲能力吗?4、观看一些钢铁构造图片后,对我们的学习有没有帮助呢?5、观察瓦楞纸的构造后,你有什么发现?二、瓦楞纸板的研究出示瓦楞包装箱: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物品的包装都用到这种包装箱,谁知道制造这种包装箱的纸叫什么名字吗?1、感知瓦楞纸的特性各组同学弯折一下纸板,试试它有多硬,抗弯曲能力如何。2、解剖观察瓦楞纸的结构(1)、用手剥开或用小刀剥离各层纸后,看看一共有几层?每层的厚薄、软硬如何?形状如何?(2)瓦楞纸板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谁能分析找出瓦楞纸板抗弯曲能力强的原因是什么?三、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是息息相关的,想一想怎么样的形状有较好的抗弯曲能力?2、改变一张纸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纸的抗弯曲能力吗?有哪些更多的改变形状的设计可以增强物体的抗弯曲能力?并用实验测试改变形状后纸的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变化?四、讨论与交流1、与实验前的纸比较,改变形状后的纸的抗弯曲能力增强了吗?2、比较这些形状的纸抗弯曲能力的大小,试作出自己的解释。3、哪个小组的设计方案最好?能分析原因吗?五、课后延伸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用实验方法证明了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后物体抗弯曲能力可以得到增强。课后请大家继续关注一些改变物体形状的结构并分析其抗弯曲能力增加的原因。教学后记:这节课里,课堂成为了学生探究、交流、展示的舞台。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全班学生都投入到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活动中,交流过程中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能对同学提出的各种观点进行互相评价,能比较客观地评价自我,比较公正地评价他人,并从评价中产生自省,从交流展示中学习他人良好的思维方法,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