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阅读陶行知《学教合一》,反思《剪纸人物》教学课例VIP免费

阅读陶行知《学教合一》,反思《剪纸人物》教学课例_第1页
1/3
阅读陶行知《学教合一》,反思《剪纸人物》教学课例_第2页
2/3
阅读陶行知《学教合一》,反思《剪纸人物》教学课例_第3页
3/3
阅读陶行知“学教合一”,反思《剪纸人物》教学课例桐乡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毛衫城小学陈怡我任教小学语文学科已经11个年头了,本着这些年对美术的执着热爱,学校答应了我转教美术学科的要求,我于今年正式成为了一个美术教师。我很激动,一上来就负责整个五年级的全部美术课,并于上周三在教研组中开了一节公开课《剪纸人物》。《剪纸人物》这节课上得不算成功,有优点也有不足,同行评课很含蓄,说我这节课的优点是例子用得好,解决了重难点,不足是美术课上出语文味来了。语文味是什么?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美术课上出语文味肯定是不对的,美术课应该上出美术味才对,那美术味是什么呢我追问再三,同行就说,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不够啦!再追问下去,就没有话了。这节美术课,我耿耿于怀,我一直在想,这节课应该如何修改,才能上出美术味呢?闲暇时间,我翻开《陶行知名篇选读》,想向先贤汲取点智慧,首篇《学教合一》就使我获益匪浅。陶行知先生批评“学教分离”的行为,提倡“学教合一”,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陶行知先生把教书先生分为三种:第一种先生只会教书,第二种先生只会教学生,这两种都是教学分离的;第三种先生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理想,然后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间一切真理,不难取之无尽,用之无穷了。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自得”,也就是现今教育家所主张的“自动”所以要想学生自得自动,必先有教学生学的先生。这是教学应该合一的第一个理由。我对照一下自己的课例,我在教和学结合方面做得比较欠缺。原课例【阴刻教学片段】如下:师:这位同学运用你们总结出的这个步骤,跟我说,“要阴刻”,于是,他马上打好了阴影,阴影部分是要去除的,你们觉得他打得对吗?(出示幻灯片)生:不对。眼珠和头上半部会掉下来的。师:这说明什么?(教师拿出剪纸人物作品在空中晃了晃。)生:各部分要相连,不能散架。师:对啊,阴刻是只留块面的,那就是各部分块面要相连。那块面怎么相连?师生共同修改作品中错误。教师出示修改好之后的作品。师:戴眼镜的地方应该这么改!那不带眼镜,五官应该怎么刻除?谁能从这两张图片上发现刻除五官的方法?(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讨论,总结出两种方法:刻除五官的线条;五官全部刻除。)师:头发应该怎么表现?生:用柳叶纹、长条纹表现头发的纹理。师:仔细观察第一副图,刻除五官轮廓线时块面是不能断的,那断的是什么?生:线条。师生: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阴刻的特点:块面相连,线条相断。在这个课例片段中,我是拿自己预设的教学设计来实施,拿现有的解决方法的步骤按部就班来让学生发现,逐步学会阴刻的剪纸特点。读到陶行知先生“教学要联络”理论后我发现我不会教学生学。陶行知先生提倡“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我觉得我的课例可以好好修改,不再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ppt学习阴刻阳刻的特点,对比其不同点,而是出示两个一模一样的动态人物,请两位学生上台,一位选择阴刻,尝试给人物打阴影,一位选择阳刻,尝试给人物打阴影。在这个现场尝试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阴刻阳刻的特点对比其不同点。学生自己会去探究,会主动参与课堂,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先行而知,肯定比教师单纯的讲解来的印象深刻得多,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从前的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一来先生收效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这都是教学不合一的流弊。如果让教的法子自...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阅读陶行知《学教合一》,反思《剪纸人物》教学课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