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棍术》教学设计与反思哈十九中学体育教研组:程仙松一、课程分析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特色,是我国历史悠久、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体育项目,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它既有攻防格斗技击的特点,尤其是棍术能够发展学生的协调和灵活能力,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具有很高的表演和欣赏价值。学习本单元的课程对于中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运用武术手段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体验武术套路的表现韵味,形神合一和精、气、神的武术精髓;通过武术教学,振奋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优秀民族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本节课是单元的第二学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器械套路及其种类,了解中国武术在世界的影响,重点让学生学习武术的棍术。二、学情分析武术课,有的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学生对于武术的文化底蕴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加深了解,我通过一些图片和视频在室内课让学生提高认识,高一学生是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发展的高潮时期,棍术对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能够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要求学生棍、人合一,通过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武术健身价值及攻防含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武术基础知识、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法2.技能目标:90%以上学生掌握棍术的连贯动作,发展身体综合素质,以及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对本课程达到“掌握三基、三能、四会”的目的,了解武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过程。(1)“三基”: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武术运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三能”:具有一定的分析技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担任裁判工作能力。(3)“四会”:能做到会讲解、示范;会组织对练、会表演3.情感目标:培养创新意识和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勇于面对挫折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体验成功感。(1)通过武术学习,使学生具有武术类运动锻炼的实践能力,能够胜任自编动作和社会体育指导,并具有良好的独立思考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武术学习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提高其防身自卫能力,培养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和武术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四、设计理念与整体思路安排这一单元教材主要依据新课标要求来选择,同时,这一教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因此,课的构思与设计始终围绕课改的精神和理念,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潜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和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同时培养想象力、实践能力、感知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次课以运动参与、运动技能、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为目标,内容采用:队列操练──少林棍术套路学习。分组对练在学习棍术过程中教法采用了示范、启发、点拨、分组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创编相关套路,加强棍术套路的学习和武术攻防含义的理解。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法采用分组练习,小组自编对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组织教法还采用异质分组同时练习法,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和培养同学间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套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攻防能力和动作应用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五、教学流程(一)课堂导入与热身阶段为了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本节课的热身活动我采取了跑圈、徒手操、自编操等。本课采用《中国功夫》、《精忠报国》两首歌曲来调动学生学习棍术的兴趣。为了培养体育骨干,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新受课前后采用小组练习,由小组长带领练习和表演。教师巡回指导,针对有困难的学生(独臂学生)做特别指导,经过教师编选动作和学生自编动作,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还可以为下面武术的学习做铺垫。(二)达成目标阶段学习棍术:重点掌握套路的连贯性,创编对练是为了加强棍术套路的理解,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展示演练,培养同学相互学习与评价的能力,以及体验成功感的快乐。1、为了给学生普及武术文化,我在室外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