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讲解过多、过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太小。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能力的培养,最终会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它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小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它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出发,充分发挥自我教育潜能,最终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近年来,我们根据自主学习的主要表现形式,并结合数学学科系统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五步教学法”教学模式。【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它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主学习是从学习品质的角度对学习的分类,相对于他主学习。它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调控;学习结果自我反馈。近年来,我们根据自主学习的主要表现形式,并结合数学学科系统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五步教学法”教学模式。即:铺垫孕伏,建立联系;揭示课题,确定目标;自主探究,领悟新知;应用新知,解决问题;自我总结,升华提高。下面就把此教学模式作以介绍,以飨同行。1.铺垫孕伏,建立联系这一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新知识的生长点,是认识的起点和依据,是形成新知识结构的根基。小学数学知识大部份是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认知积累和建立在旧知识基础上的扩展延伸,教师要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准与新知识联系最密切的旧知识,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设计铺垫性练习,唤起学生的原认知。这一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新知的前提,通常可采用实物、故事、游戏、设疑等形式形成学生创设富有激发性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主动探知的动因,引导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自觉学习的状态。这一环节教师要灵活应用,有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如:小数的初步认识等与旧知识联系不大的内容,此环节可以取消不要,教学时可直接进入第二步。2.揭示课题,确定目标课题好比是人的眼睛,它是一节课不可缺少的一个亮点。揭示课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要学的内容是什么,以便引导学生根据“题眼”自主提出想要知道和解决的问题,从而参与确定学习目标。一个人不能盲目从事,学习也是一样,如果一节课想知道、解决些什么问题,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心中没数,学生学习起来会抓不住要领,结果还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被动学习,自主学习无疑落不到实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确定学习目标,这种素质有赖于教师耐心培养。教师不能主观上认为小学生不善于提问,就包办代替,把课前自己确定好的教学目标向学生口述一遍,或者用小黑板、电教等手段出示让学生读或者看一遍了事,这样实质上还是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质疑提问来参与确定学习目标。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具备了参与确定学习目标的基本能力,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是完全可能的。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揭示课题后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课题,想知道它哪些方面的情况呢?”学生积极发问:“我要知道什么叫长方形的周长?”、“我想知道长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我想弄清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有什么作用?”……我从学生的提问中筛选出重点问题,根据学生参与制定的目标进行教学。由于目标明确,集中,而且目标来自学生,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由学生自我确定,这样就可以充分照顾到学生间的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