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一、教学反思概述(一)概念和特征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反思的基本特征:1.课堂教学是教学反思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反思把课堂教学作为认识的主体,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使教师、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2.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方式是教学反思的着眼点教学反思不是一般地回顾教学过程,而是探究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合理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存在的问题通过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得以解决。3.追求教学环节的最优化是教学反思的不竭动力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进行理性的分析,删繁就简,去粗成精,不断地改进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教中学,学中教,不断提升自身课堂教学水平。4.学会教学、学会学习是教学反思的最终目标。教学反思旨在提高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及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评价、自我纠错、自我发展的能力,然后再回到教学实践进行新一轮反思,不断循环、不断提高。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在教师主导性充分发挥的同时.学生的主体性率先得到发展。教师的教学反思既要“照亮别人”更应“完善自己”。(二)教学反思的意义教学反思有以下三点重要意义:增强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page]二、教学反思的内容和形式(一)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反思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反思教学是否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体验性是否得以充分体现。反思教师角色转换是否到位.在师生关系上是否做到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在教学方式上是否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同事是否做到教学合作。2.反思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教案设计流程是否合理。教学情景中师生情感交融学生的“智慧火花”、“创新火花,得以燃发、灵感闪现,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尖刻的问题,教师如何驾驭。教学过程的突发事件备课时往往是没有预设的,教学时是如何处理的。反思教学是否运用了启发式和探究性教学方式。3.反思教学得失对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片断详细地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思将教学片断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供自己以后或他人在教学中使用。对教学瑕疵之处,认真进行回顾、剖析,找出形成原因,分析关键因素,探究解决策略。形成新的教学环节。4.教学再设计这是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通过反思得出新的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启发和探究性,知识上进行拓展,教学设计趋向合理,对教学过程进行再梳理、再发现、再研究、再创新。写出新的教学设计或案例,不断升华,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二)教学反思的形式1.从教学流程来看,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1)课前反思。具有前瞻性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之前,对学生认知水平、教学内容、教案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自觉地进行审视、预测和分析,查漏补缺。它能使教学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的、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性和分析能力。重视教学前的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分析设计能力。(2)课中反思。具有监控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教学环节以及突发事件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控和应变,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课中反思能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使教师的教学得以高质、高效地进行。(3)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完成之后,教师反思自身教学情况,反思学生学习状况,反思授课内容、方式、技能、技巧,反思课堂整体状况,反思失误,记下闪光片段和困惑,写下执教反思体会.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能使教师的教学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