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注会《审计》重要背诵知识点第一章1、审计的定义:(背)审计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即通过客观地获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2、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的作用:(背)(1)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降低财务信息风险的一种保证服务;(2)注册会计师的意见可以提高信息的可靠性或可信度。第二章1、不实报告:(原文背)会计师事务所违法法律法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法拟定并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后施行的执业准则和规则以及诚信公允原则,出具的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审计业务报告,应认定为不实报告。2、利害关系人:因合理信赖或使用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不实报告,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交易或者从事与被审计单位的股票、债券等有关的交易活动而遭受损失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3、会计师事务所免责事由:(100%背)(1)已经遵守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并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但仍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错误;(2)审计业务所必须依赖的金融机构等单位提供虚假或者不实的证明文件,会计师事务所在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下仍未能发现虚假或者不实;(3)已对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迹象提出警告并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指明。第三章不得发生牵连的情形:1、含有严重虚假或误导性的陈述2、含有缺乏充分依据的陈述或信息3、存在遗漏或含糊其辞的信息第四章管理层职责包括:1、制定政策和战略方针2、指导员工的行动并对其行动负责3、对交易进行授权4、确定采纳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第三方提出的建议5、负责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6、负责设计、实施和维护内部控制第五章一、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二、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是指管理层和治理层认可并理解其应当承担的下列责任,这些责任构成了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1.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2.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3.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所需的其他信息,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三、注册会计师的责任1、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2、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3、注册会计师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责任四、职业怀疑:职业怀疑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一种态度,包括采取质疑的思维方式,对可能表明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的迹象保持警觉,以及对审计证据进行审慎评价五、认定的含义: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第六章一、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1.具备执行业务的独立性和能力2.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的意愿的事项3.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二、审计约定条款变更的原因1.环境变化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产生影响2.对原来要求的审计业务的性质存在误解3.无论是管理层施加的还是其他情况引起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三、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的目的1.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2.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四、审计项目合伙人对项目组成员指导、监督和复核应考虑的因素1.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2.审计领域3.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4.执行审计工作的项目组成员的专业素质和胜任能力五、注册会计师使用整体重要性的目的:1.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2.识别和评估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