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卫生----243f9452-6eaf-11ec-96f6-7cb59b590d7d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一、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广义和狭义。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演变,提倡心理健康一般以是1792年皮耐尔提出的废除对精神病人的约束为历史起,以及中国与国外有关心理健康的概念的由来及历史发展。第二节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特点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判断标准:心理健康的特征和统计学、病理学、理想状态及适应过程的标准。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反应适度;人际关系融洽;行为统一协调;性格特征良好。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内容一、学前儿童心理保健的意义:培养健全的人格,增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发挥学前儿童的更大心理效能。二、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内容:改善家庭、托儿所和社会环境,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龄前儿童,心理咨询和治疗,以及一般心理健康措施。2、评估知识点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内涵。2.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概念的起源和发展。3.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内容。4.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5.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迹象。3、思考本章中的问题1.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有哪些?2.反映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常见指标是什么?3.如何从情绪判断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4.如何理解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第二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第一节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一、影响健康的理论模型(霍曼的生态模型和布鲁纳的健康公式),从关注生理原因到关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二、心理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以系统论观点揭示各种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第二节影响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因素一、遗传因素(直接遗传,间接遗传和轻微遗传),遗传基因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二、先天性品质、先天性解剖和生理特征、胎儿发育过程中遗传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营养不良、疾病或不小心用药以及情绪状态的影响)。三、机体损伤或疾病,机体、特别是脑的损伤或疾病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四、生理发育迟缓,生理机能的受损而造成的发育迟缓现象。五、生化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对大脑功能的重要影响。第三节影响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一、学前儿童动机与心理健康(动机需要、动机的冲突、挫折的适应与心理健康的调整)。二、学龄前儿童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的三个方面(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意识)以及调节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三、学前儿童的情绪与心理健康,情绪的定义和一些情绪,譬如焦虑、恐惧和暴怒给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一影响。第四节影响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一、托幼机构影响,托幼机构内的心理和物理环境、师生互动、同伴关系所起的作用。二、幼儿园与家庭相连。幼儿园可以引导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保持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三、托幼机构与社会文化环境的联系,社区文明、大众传播媒介及社会文化氛围对托幼机构所起的作用。二、考核知识点1.生物-心理-社会模型。2.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意义。3.影响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因素。4.影响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5.影响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3、思考本章中的问题1.如何理解挫折对人的行为的作用和影响的?2.如何理解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三个维度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3.影响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有哪些?4.在幼托机构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第三章托儿所和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一节学前儿童的精神压力一、心理应激状态与学龄前儿童的身心适应,主要从互动理论来理解心理应激;心理压力对学龄前儿童身体健康的一些负面影响;学龄前儿童心理应激状态评估。二、学前儿童精神压力的根源,四大根源:与自我有关的内心冲突(动机冲突),来自家庭的压力,来自托幼机构的压力和儿童自身经历的一些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创伤。三、缓解和消除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压力主要从减轻外部环境压力(对教师的要求、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减少一些不良的身体刺激)、减轻内部压力和提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