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1、古今的词义是有变化的,例如“脚”,原来是指“小腿”的,现在用来指“足”。下列选项中,对古汉语句子中的词注释正确的是(D)。A、多行不义,必自毙。(注:“毙”,“灭亡”)B、俄而谢玄淮上信至。(注:“信”,“书信”)C、塗有饿莩而不知发。(注:“饿”,“吃不饱”)D、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注:“走”,“跑”)E、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馀,虽欲去,必不达。(注:“去”,“前往”F、“达”,“到达”)2、《种树郭橐驼传》中,用“长安豪富人”“皆争迎取养”写郭橐驼种树技艺高超,这种表现手法是(A)A、侧面烘托B、对比反衬C、象征暗示D、类比显现3、下列句子中加“<>”的词都有词类活用现象,其中与其它各句用法不同的是(B)。A、庄公寤生,<惊>姜氏。B、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C、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D、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4、《与吴质书》:“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对句中“离”的解释确切的是(C)。A、逃脱、避开B、离散C、遭受D、经历5、《答李翊书》中,“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的喻义是(B)。A、为文立言要以《诗》《书》为源B、为文立言要以道德修养为本C、做学问应“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D、写文章要“惟陈言之务去”6、《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句中“时”的意思是(B)。A、时常B、按时C、适时D、及时7、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作喻来说明(C)。A、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B、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C、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D、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8、《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所运用的最突出的修辞手法是(B)。A、排笔B、顶真C、夸张D、互文E、并提9、下列《马伶传》的语句中,暗含讽刺当朝权奸之意的是(D)A、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B、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C、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D、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10、下列各句中,“之”字为指示代词、意思为“这”的是(A)。A、之二虫又何知?B、之死矢靡它。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1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句中“再”的意思是(C)。A、继续B、又一次C、第二次D、更加12、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C)。A、《论语》B、《孟子》C、《庄子》D、《韩非子》13、《张中丞传后叙》最后一段的内容是(A)A、叙述张巡、许远的一些轶事B、记叙南霁云乞救于贺兰C、驳斥污蔑张巡、许远的错误论调D、赞颂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功绩14、下列选项中,不含古今字的是(B)。A、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B、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秦伯说,与郑人盟。15、《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B)。A、真人传记B、寓言性传记C、议论文D、小说16、《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句中《传》指的是(B)。A、《左传》B、《论语》C、《孟子》D、《史记·李将军列传》17、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句中“或”的词性是(C)。A、连词B、副词C、代词D、名词18、“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这句话中四个“而”字的意思分别是(D)。A、前两个“而”表示顺接关系,后两个“而”表示转折关系B、前两个“而”意思是“你们的”,后两个“而”表示顺接关系C、四个“而”都表示顺接关系D、四个“而”意思都是“你们的”19、《张中丞传后叙》中,用来刻画南霁云形象的典型细节是(B)A、“食其所爱之肉”B、“抽矢射佛寺浮图”C、“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D、“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20、下列各句中的“以”字,与其它各句用法不同的是(A)。A、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B、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C、於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D、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21、《张中丞传后叙》的两种主要行文方式是(C)A、叙述与抒情B、议论与抒情C、议论与叙述D、描写与抒情22、下列联绵字中,为双声叠韵的是(D)。A、参差B、逍遥C、葡萄D、辗转23、下列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