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徳育为首,无育并举”体现了徳育的重要性。正确的徳育思想也会影响学生一生,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徳育作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启蒙时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语文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一个主题的,这个主题中必定蕴涵着徳育思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学习,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思想情感方面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既成为具有良好语文素养,又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一: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徳育内容和徳育思想。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徳育内容和徳育思想。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要深入挖掘徳育内容和徳育思想。在教学中要适时进行徳育教育。语文教师都能发现: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思想教育的内容众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材。教师要根据当时国际、国内的行势和学生的思想情况,确定好教育的主题,找准徳育教育结合点,力求做到教育教学浑然一体、自然而不勉强,有效地实现语文的德育功能。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上甘岭》等课文中,通过教学引导,使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保家卫国。再引导和平年代里同学们应该怎么做才是真正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表现。又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得抓住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让学生交流、讨论,激发内心的情感,指导今后的行动目标。再如教学《詹天佑》这课时,教育引导学生立志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教学《将相和》这科时,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养成识大体、顾大局、明辨是非、知错必改的良好道德品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内容其思想性非常强。语文教师既要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徳育教育,又要结合具体故事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自豪感、良好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热爱科学、好好做人的徳育思想。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运用徳育。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只注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是不够的,还应体现在学生具体的活动中。因此,语文教师应在课外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徳育思想得以表现,也是对课堂德育教育的一个效果测试。如:课外“读书活动”,让学生订阅学习报,借阅优秀的书。读后交流思想情感和体会,收集广告牌上的问题,除去不良张贴宣传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多读书、读好书的重要性。开展和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的人的交谈活动,了解平常老百姓的最扑实、最善良、可亲可敬的品德,因而就更热爱劳动,更热爱劳动人民。结合汶川地震,给汶川地震灾区小朋友写一封信,体会到关心他人的美好品德,……。通过这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德育品质,更训练了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能力。三:在情感交流中体验德育。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科学,语言是人们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教师用语言可以将学生带入丰富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德育教育主题。使渗透德育教育的每堂课都是在师生情感交流中进行,在学生思想情感震撼中结束。事实上,老师一方面是学生知实的引导者,一方面也是学生心中的崇拜者。老师的言行举止,时刻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大家都会说世间的科学家、杰出人物是教师教的,平凡人也是教师教的,那么那些品德低劣的社会败类就与教师无关吗?所以,教师既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做到为人师表。又特别是语文老师在师生情感交流中优于其他学科的教师。所以语文老师就更要将德育融合整个语文教学中。在小学就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四: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德育。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在言行举止、行为习惯、为人处事中体现,在学生的作文中更能细致、深刻地体现出来。通过作文的立意、选材、组织材料、表达主题的过程中,直接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的命题作文,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一次次作文中得到启迪、得到升发;使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再根据情况进行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