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十四五发展规划汽车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车能融合”“车路协同”“车网互联”聚合赋能,推动汽车从一个“硬件为主”的单纯交通工具向“软硬兼备”的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汽车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正加剧重构,全面智能化与新能源相互融合发展的时代加速到来,汽车工业正式进入“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的新时代,智能化、电动化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智能汽车是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又称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是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从更长远来看,基于电动化的智能化汽车必将成为主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深度影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路径,对汽车产业在新时代的低碳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迫切要求优化汽车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汽车产业作为第一大支柱产业,发展基础扎实,产业体系完善,品牌质量逐步提升,发展路径从全盘引进到模仿探索,从合资合作到自主创新,正从“跟跑者”、“并行者”向“领跑者”阶段奋力挺进,形成了以整车制造为核心、零部件企业聚集、智能创新企业汇聚的汽车创新产业体系。“十四五”时期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汽车产业由大变强、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突破期,必须抢抓机遇、加强谋划、统筹兼顾、精准发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开启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智能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根据《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我省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一、发展环境“十三五”期间,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示范应用稳步推进,汽车产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展望“十四五”,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的国内外环境日益复杂,汽车产业面临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为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发展基础1.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是全国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是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已形成以整车制造为核心、零部件企业聚集、初创型企业不断孕育而生的完整产业链。目前,拥有11家整车制造企业,集聚了1200多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和贸易企业。2020年,全市汽车产量达到295万辆,同比增长1.4%,较2015年增长33.6%,占全国产量的比重提高至11.7%,已连续两年保持全国汽车产量第一;实现产值5860亿元,同比增长3.8%,较2015年增长55.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9.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98万辆,同比增长17.3%;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3万辆,占新车销售比重(渗透率)为11.41%,显著高于全国(5.4%)、全省(7.7%)平均水平。2.技术创新应用实现突破。以一批级、省级汽车行业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为重要载体,着力提升整车制造、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关键零部件和网联应用等领域核心竞争力,相关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2020年,全市研发百强企业中前三位均为汽车制造业企业,专利授权量十强企业中汽车制造业企业占据4席。广汽集团已自主研发并掌握动力电池、纯电电驱、机电耦合、电控等新能源“三电”核心技术,开发了GEP2.0全铝纯电专属平台,自主研发的弹匣电池已在AION.Y等车型上搭载量产,合作发布生态系统处于业内领先地位。已具备新能源和智能化自主开发能力,完成了整车控制器、电池成组技术开发,导入了5G、智能语音交互等设备,处于国内第一梯队。汽车聚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技术,取得国内外核心专利超2000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创能建成年产30万平方米高性能膜电极自动化生产线,与进口主流产品相比性能提升35%、成本下降50%。3.产业生态环境优化完善。不断推进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