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计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6页例9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法知识后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旨在利用所学知识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考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信息,能用自己的方法有条理地整理题中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准确地找到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正确解答这类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3.通过例题的延伸,自主探索并初步体会函数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分段计费的标准,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正确解答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探究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出问题。1.跟随视频做手操,调节气氛,激发兴趣。标准(3千米以内4元,超过3千米,每千米1.5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讨论交流收费标准,明确“3千米”是收费的分界,【设计意图:通过跟随音乐做有趣的手操,调动学生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2.调查学生上学所采取的方式,引出乘坐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师:因为每个同学家离学校的距离远近不同,所以采取的上学方式也不同。你今天是采取哪种交通方式来上学的?你用的这种交通方式收不收费,怎么收费的?预设:父母开车骑车送的一一不收费,坐公交一一1元,打出租车――每次价钱不同。【设计意图: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即调查学生上学时所采取的交通方式,引出本节课有关知识,增加孩子们的兴趣。】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分析理解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先调查学生对商州城区出租车收费标准的了解情况,然后出示收费“不足1千米按1千米收费”就是用“进一法取近似数。2.创设老师一次坐出租车的情境,引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1)请大家用你喜欢的方式,例如画图或列式计算等方式帮老师算一算我当时该付多少钱。(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老师巡视并请一名学生上黑板画线段图,分享想法后列式计算)(2)像计算出租车车费这种问题,在计算总费用时,需要分成两段,把每一段的费用算出来,再相加就是全程的车费。这种问题我们称为“分段计费问题”。(板书课题)收费标准■|;超过3%,曲千采1彳元.不足IkmlSlkm计算-【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自身带入引出例题,加大学生的兴趣,学生整理信息是处理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要让学生养成整理信息的习惯,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准确地找到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知道问题中的收费标准是以3km为界限分为两个收费标准。3km以内是一个收费标准,为一段;超过3km又是一个收费标准,又为一段。超过3km部分,不足1km要按1km计算,要用“进一法”取整千米数,而此标准就是分段计费与一般解决问题的不同之处。】3.总结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思路。那么两段计费和全部费用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让我们看着线段图总结一下:第一段的费用+第二段的费用=全程费用(板书)【设计意图:学习重在掌握学习方法,通过解决例题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习进一步升华】4.引导学生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问题。分段计费问题除了用这种方法计费外,还可以用假设法来解决。例如:先假设每千米都是1.5元,7千米就是10.5元。第一段的3千米是4.5元,比实际多了0.5元,所以要从10.5元中减去0.5元是10丿元。【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三、实际应用、巩固提高。1.引导学生体验交水费问题。(1)出示收费标准,探讨交流收费标准。一天放学,我刚走到小区门口,远远就看见公示栏旁边,挤了几个人,叽叽喳喳、指指点点。上前一看,一位老大爷手扶着老花镜,瞪大了眼睛,一字一字的念着新贴的布告。(出示)(念)念完之后又问了,“这是啥意思呀?”边上一位年轻的大叔给他说了。说什么呢?你猜?我家9月份用了14吨水,你能帮我算一下应付多少水费?请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