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第十三章产品成本计算本章知识体系【知识点】成本的分类(★)分类制造成本阐释非制造成本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不构成产品的制造成本产品成本与产品的生产直接相关,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产品成本与期用间成本期间成本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与该会计期间的销售、经营和管理等活动相关的成本,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直接成本与间直接成本与成本对象直接相关、可以用经济合理的方式直接追溯到成本对象接成本【提示】(1)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都属于产品成本。(2)当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采用制造成本法时,产品成本与制造成本内容一致,但当采用变动成本法等其他方法时,产品成本与制造成本内容不一致。【知识点】基本生产费用的分配(一)产品成本项目★基本生产部门生产产品涉及的成本项目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与动力和制造费用。(二)基本生产费用的分配★★能够直接确认生产某一特定产品发生的生产费用,直接归集在相应的成本项目中,不能直接归集的生产费用,采用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间接成本是不能用经济合理的方式追溯到成本对象制造成本与非制造成本包括了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第1页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第十三章产品成本计算其分配方法为:分配率=待分配的生产费用/各分配对象分配标准的合计某分配对象应分配的生产费用=分配率×该分配对象分配标准【提示】材料分配标准如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人工成本分配标准如实用工时;制造费用分配标准如生产工时、定额工时或机器工时等。具体分配标准题中会明确告知。【例题·计算分析题】某企业6月份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原材料费用42120元,人工成本44000元,该月制造费用总额36080元。其他相关材料如下表。项目直接领用材料成本(元)生产工时(小时)消耗定额(千克/件)生产数量(件)要求:(1)计算甲、乙产品分别耗用的原材料成本(其中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按照定额消耗量标准分配)。(2)计算甲、乙产品分别耗用的人工成本(按照生产工时标准分配)。(3)计算甲、乙产品分别承担的制造费用(按照生产工时标准分配)。(4)计算甲、乙产品总生产成本与单位生产成本。『正确答案』(1)分配率=42120/(400×1.2+300×1.1)=52甲产品耗用原材料成本=30040+400×1.2×52=55000(元)乙产品耗用原材料成本=12840+300×1.1×52=30000(元)(2)分配率=44000/(56000+32000)=0.5甲产品耗用人工成本=0.5×56000=28000(元)乙产品耗用人工成本=0.5×32000=16000(元)(3)分配率=36080/(56000+32000)=0.41甲产品承担制造费用=0.41×56000=22960(元)乙产品承担制造费用=0.41×32000=13120(元)(4)产品总生产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甲产品总生产成本=55000+28000+22960=105960(元)甲产品单位生产成本=105960/400=264.9(元)乙产品总生产成本=30000+16000+13120=59120(元)乙产品单位生产成本=59120/300=197.07(元)【知识点】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主要为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使用和服务,有时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也有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情况。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通常有采用直接分配法和交互分配法等。(一)直接分配法1.直接分配法特点。不考虑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的劳务量,直接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个受益单位或产品。只有在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不多的情况下采用。2.直接分配法的优缺点。优点是只进行对外分配,计算工作简便。缺点是当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量差异较大时,分配结果往往与实际不符。甲产品30040560001.2400乙产品12840320001.1300第2页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第十三章产品成本计算3.直接分配法的基本流程4.直接分配法的计算公式产品或劳务总量)①辅助生产的单位成本=辅助生产费用总额/(辅助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总量-对其他辅助部门提供的②各受益车间、产品或各部门应分配的费用=辅助生产的单位成本×该车间、产品或部门的耗用量【例题·计算分析题】企业有供电和锅炉两个辅助生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