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人文心声先生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先生是和鲁迅同时代的著名学者,而鲁迅于当时的学者,除他的业师章太炎外,独对他表示赞佩1925年,先生受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与梁启超、陈寅恪和赵元任一起被称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先生与人交往,除了谈学问或正事,很少闲聊,更不会对人讲应酬话。如果有人请他看一件古铜器,他看了是假的,就会说“靠不住的”,1927年6月2日这一天时,在风光秀丽的北京西郊颐和园却发生了一件令世人为之展惊的事:一代国学大师投昆明湖自尽了。后家人从他的里衣中得到遗书一封,纸虽已湿透,但字迹仍清晰可辨:“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大师之光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清秀才。一、他继承了传统词话形式又提升了传统词话的境界。二、在近代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是我国近代美学史上融中西美学为一体的第一人。三、将历史学和考古学相结合。四、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美学作品。生平著有作品62种,以《观堂集林》最著名。《人间词话》词话,即评论词的内容、形式或记载词的作者事迹的书,《人间词话》,作于1908~1910年,是王国维文学批评著述中最为人重视的一部作品,是接受西洋美学思想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他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批评中,所以,从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人间词话》,青年们读得懂的太少了;肚里要不是先有上百首诗,几十首词,读此书也就无用。……我个人认为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傅雷家书》整体把握•本单元所选十则《人间词话》,可分为三方面内容:•第一则为总纲,作者开宗明义提出“境界”说,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义。•第二至六则,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第七至十则,谈论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第一则1.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这句话什么意思?一首词是要以有没有境界为最高标准的。有境界的词,就自然而然会有很高的格调,自然而然出现有名的句子。五代、北宋的词(风格、格调)独特的原因就在这里。何为境界?请从课文中找出能阐释境界内涵的一则。5.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喜怒哀乐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包含三层意思:1.“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2.情景要真,真景物、真感情是构成境界的两个要素。3.“真景物、真情感”应得到鲜明真切的表达。对于境界,王国维有没有具体的结合诗词句子的解说?6.“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宋祁《玉楼春》为什么“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闹”字不仅写出了红杏的众多和纷繁,用通感的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地传达出莺歌燕舞、繁花争艳的蓬勃春意,又传达出诗人喜迎春色欢愉的心灵情绪和意趣。“把春天的景象‘全部呈现给了人的意识’”。张先的《天仙子》为什么“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天仙子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弄”字,含有“嬉戏”、“挑逗”之意,细致描绘出微风中,云开月出,花儿婆娑摇曳的情状,表达对美好春夜的喜爱留恋,及春色阑珊的惋惜。小结“境界”说作为王国维文艺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向来受到学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