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明自主用餐习惯的培养策略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促进幼儿的健康工作放在首位”。幼儿期正是生长发育迅速期,也是各种良好习惯养成,智力发展最佳的年龄阶段,及时为幼儿提供所需的营养,培养文明的进餐行为是促进其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通过对幼儿进餐行为的分析和调查,可以发现幼儿在进餐前往往会做一些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动作,通过幼儿教师正确的引导帮可以助幼儿改正不良习惯,帮助幼儿养成文明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对于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幼儿;自主用餐习惯;培养前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对于一些高热量、低盐分的蔬菜水果更加青睐。但是,这些新鲜出炉的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而且还不易腐烂,所以吃起来口感非常好,可以作为很多人日常膳食中的补充品之一。而幼儿处于身体正常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幼儿进餐的重视,可以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而良好的进餐习惯和行为有助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同时能够促使幼儿自觉地控制每次用餐时间,从而减少或避免因为进餐过程中造成的各种疾病,如肠胃道炎症等问题的产生。而通过对幼儿进餐行为的调查分析可以找到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改善,以便让孩子们能够逐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一、幼儿自主进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进用餐环节自主能力较差幼儿进餐环节自主能力较差主要体现在对食物的认知和理解上,而这种认知与理解是基于儿童自身发展水平所形成的。与成人相比,幼儿对于营养的需求量更高,而且由于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如体质弱、免疫力低下等。所以,在给予他们补充食物时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蔬菜及水果,同时也可根据幼儿个性化饮食习惯进行合理搭配。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幼儿挑食性普遍,这很容易导致幼儿出现不良的消化道反应或者身体缺乏抵抗力,严重时会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影响到幼儿正常的生活学习和日后的健康发展。(二)普遍存在挑食行为幼儿挑食的原因有多种,如父母教养不当、饮食不科学等,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缺乏对幼儿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的认识,没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结构。父母教养不当体现在,在家长眼中,孩子是“小大人”,他们需要什么就吃什么。因此,当家长发现宝宝不爱吃饭时,往往会认为这是一种病态反应,而采取各种方法加以干预,结果适得其反,使宝宝产生厌食症,并影响到身体正常发育。饮食不科学体现在幼儿园食物种类单一,口味偏淡,儿童日常喜欢吃一些水果、糖果等,对于幼儿园单调的饮食则提不起兴趣,对于幼儿形成偏食也有一定的影响。(三)部分幼儿进餐速度不规律《卫生保育工作常规》第五条中提到,幼儿进餐时间20—30分钟是正常的,适宜的进餐时长与速度可以防止幼儿呛食,也能通过细嚼慢咽使食物更易被吸收。而通过调查发展许多幼儿进餐速度存在不规律的现象,这是由于儿童在吃饭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对食物的兴趣不高,从而影响了幼儿的进食效率和食欲。因此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智力发育情况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来指导其合理膳食。同时,还应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及搭配合理。此外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自理能力能力较差,在幼儿园进餐时,许多幼儿教师为了保持教学的进度,会选择喂幼儿进餐,这种行为会使幼儿产生依赖心理,长此以往发展下去,会使得幼儿产生教师不喂自己就吃的特别慢,甚至不吃的现象。而且幼儿的好奇心较强,他们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吸引,消磨了大量的时间,致使幼儿进餐较慢,进餐时间偏长,不利于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二、幼儿文明自主用餐习惯的培养策略(一)重视餐前组织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尤其是幼儿。在餐前活动的这段时间内,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们的游戏项目,以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提升幼儿对事物的兴趣,让幼儿带着一种积极参与的心态去投入到用餐中去,可以很大效率的解决幼儿不爱吃饭、挑食偏食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