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高考】(三年模拟精选)2016届高考生物第四单元专题九遗传的分子基础(全国通用)A组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2015·吉林实验中学第二次模拟)“下列关于对以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本实验使用的生物材料还应该有不含32P的大肠杆菌B.噬菌体培养时间、温度等是本实验的自变量C.本实验预期的最可能结果是上清液的放射性强,而沉淀物中放射性弱D.该实验可以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解析获得含32P的噬菌体,需要用含32P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通常需要用含32P的噬菌体侵染含31P的大肠杆菌以确定噬菌体的DNA是否进入到大肠杆菌,A正确;实验中噬菌体培养时间过长,会导致大肠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进入上清液中,温度可影响噬菌体的增殖,即培养时间和温度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但不是实验探究的因素,都属于实验的无关变量,B错误;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留在沉淀物中,所以实验的预期结果是沉淀物放射性强,而上清液的放射性弱,C错误;通过该实验还不足以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还需用35S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进一步实验,D错误。答案A2.(2015·河北邢台模拟)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B.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2P和35SD.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解析用3H﹑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其中3H﹑15N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标记了噬菌体的DNA,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DNA进入细菌内部,在细菌中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又由于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所以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找到3H﹑15N和32P标记的DNA,不能找到35S标记的蛋白质。答案D3.(2015·福建安溪一中等三校期中联考)等位基因A与a的最本质的区别是()A.A控制显性性状,a控制隐性性状B.在减数分裂时,A与a分离C.两者的碱基序列不同D.A对a起显性的作用解析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等位基因A与a的本质区别在于基因片段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的差别,即碱基序列的不同。答案C4.(2015·宁夏银川联考)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①过程中与32P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的是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B.若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D.要达到实验目的,还需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的实验,两组均为实验组解析①过程中与32P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的是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A正确;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以是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或过短,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就会细菌中释放出来;而侵染时间过短,有的噬菌体DNA没有进入细菌,都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C正确;要达到实验目的,还需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的实验,两组均为实验组,互为对照,D正确。答案B5.(2015·山东东营调研)右图表示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部分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乙分子上含有A、G、C、U四种碱基B.甲分子上有m个密码子,乙分子上有n个密码子,若不考虑终止密码子,该蛋白质由m+n-1个氨基酸构成C.若控制甲合成的基因受到紫外线照射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那么丙的结构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D.丙的合成是由两个基因共同控制的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乙均为信使RNA,含有A、G、C、U四种碱基,A正确;在不把终止密码子计算在内的情况下,合成的该蛋白质应该由(m+n)个氨基酸构成,B错误;若控制甲合成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如碱基对的替换,可能引起性状改变,也可能不引起性状改变,因此丙的结构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C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到,该蛋白质由两条肽链构成,可推测丙的合成由两个基因共同控制,D正确。答案B6.(2015·云南红河州统一检测)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