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于丹论语心得体会于丹论语心得体会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立刻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醒悟,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于丹论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于丹论语心得体会1听过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的一些讲演,简直精彩极了!每一句话第1页共99页都是那么掷地有声,话语中充溢着对人生信念的执著,焕发着大方得体、健康豁达的神采。特地冒雨去买了《于丹心得》,的确是充溢才智的一本人生启迪书,看完这本书才不难理解为什么她的这种学者风范不仅影响了国学爱好者,更打动和挽救了很多彷徨于人生坎途中的人们孤寂无助的心灵。100个人读《论语》就会有100个孔子,每个人对这本经典著作的理解都不同,下面写一些我的体会。1,“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第2页共99页也。”(论语·学而第一)贫困却不向富人谄媚,富有却不恃财而骄。前者是一种两袖清风的高风亮节,后者则是一种虚心谨慎的低调作风。在如今这样的社会能做到这两点的人不多,貌似文人的做派,亦或是陶渊明式的桃源隐士。孔子认为做到这种高风亮节是不够的,还要有内心的富足与安适清贫却内心充溢着希望,充溢着人生的志向,对生活始终没有失去信念,这是一种何等崇高的境界啊!达到这种境界的缘由是因为他们内心是如天地般宽广,如江海般豁达。第3页共99页2,“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这是于丹老师最喜爱的一句话。“仁者”之所以“不忧”,“智者”之所以“不惑”,“勇者”之所以“不惧”,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无比强大。禅学中有一句话:“见心见性”,就是说内心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因此,能够掌控内心,了解心性的人是相当了不得的。同时,在这里我们还要探讨一下“勇”。以威猛著称的子路问孔子说:“君子尚勇乎?”(君子应不应当崇尚英勇呢?),孔子对他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意思是说,君子崇尚英第4页共99页勇并没有错,但这种英勇是有约制的,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义”。有了义字当先的英勇,才是真正的英勇。否则,一个君子会以勇犯乱,一个小人会因为英勇沦为盗贼。我们想想,小偷劫匪穿门打户,甚至越货杀人,你能说他不英勇吗?但是这种没有道义约束的英勇是世界上最大的灾难。那么这个“义”、“道义”又是什么呢?那是一种内心的约制。孔子说,“以约失之者,鲜矣”(论语·里仁)。一个人内心有所约制,就会在行为上削减过失。以上是书中的一段说明,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苏轼的第5页共99页《留侯论》中也有一段关于勇者的阐述:“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我对这段话中的“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非常敬佩这是一种韩信式的隐忍的看法和精神,年轻人更应以此为戒。3,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行陷也;可欺也,不行罔也。”(论语。雍也)第6页共99页有人问孔子:井里有个贤德的人掉进去了,那么我是不是该也跟着进去?孔子说:“你用脑子想想嘛,那干嘛要这么做呢?为什么仁者在井里你也要跟着毫无原则地就跳到井里去?这是一个君子所为吗君子或许不能避开许多的损害,他可以被人欺瞒了,但是他自己的心不能迷惘。也就是说,人不能被自己欺瞒了。不能被自己一时智力上的糊涂,一种冲动之下做出来人生没有效率的傻事。”弟子宰我的提问在现代看来好像有点可笑,但孔子的回答却也折射出了许多现代社会的现象。一个人并不是全部的事情都去盲目跟从而应当好好地思索一下,辨别一下,最终做出理性的、正确的推断与第7页共99页决策。4,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挚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这里讲的是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孔子还有一句话运用得更广泛:“过犹不及”。就是说,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尺度,做过了头和没有做到两者的效果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