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说明:《折线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习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统计第一课时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能力目标:使学生根据数据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对统计图做出解释,进行合理分析,作出预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获得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及数学实用性与快乐学习的体验。教学重点: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测。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8分钟)1、观看紫鹊界梯田图片。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么美丽的梯田吗?你们知道“梯田王国”是哪里吗?对了,这就是位于我们新化县水车镇的“梯田王国”——紫鹊界梯田,自从咱们新化县委对紫鹊界梯田进行开发宣传之后,全国各地的游人纷纷来到我们新化来到紫鹊界梯田,来领略这神奇的“梯田王国”。2、为了使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和分析这几年参观游览紫鹊界梯田人数的情况,课前我收集了近几年来游览紫鹊界的人数,并把它制成了这样一张统计表。仔细观察,你能从统计表中了解到什么信息?2游览紫鹊界人数统计表2014年4月出示问题:在相邻的两个年份中,(2010)年到(2011)年参观人数增加最快。你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学生动笔计算、回答)3、挑战下自己,能不能不通过计算,换一种方式就可以直观地看出2010年到2011年人数增加最快呢?(引出折线统计图。)同学们一下子想不出来,这些数字可着急了,它们有好多话想和你们说,可是它们站在统计表里,没办法告诉同学们办法,现在老师听从它们的意愿,给它们换个地方,同学们就能听到它们告诉你们的办法了。课件演示:把数字一个个移到折线统计图中,教师先演示18、12的位置,后面的数字由学生说说你们认为它应该站到哪里,并说明理由。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紫鹊界风景区游览人数统计图单位:万人(1)哇,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竟然得到了一幅统计图,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在这幅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人数(万人)18122430304854663(2)尽管数字宝宝们从统计表中跑到了统计图里,但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每年的游览人数。那么,这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出每年的游览人数的?(课件强调点并板书:点:数量多少)2、深入探究。思考:咦?刚才老师不是说数字宝宝们想告诉同学们解决老师所提问题的办法的吗?不计算,能直观看出在相邻的两个年份中,()年到()年游览人数增加最快吗?试试,仔细看看它们告诉我们什么办法了?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问:有答案了?说一说你的答案和理由。(预设:数格子,线)引导:想到了生活中的爬山,当你风尘仆仆来到山脚下,抬头一看,这座山又高又()咱们用“陡”来看看10年到11年的这段线。板:陡——变化快问:这些线除了陡的,还有什么样的?预设:平的问:哪里有平的?09年到10年的。问:平的又代表什么呢?板书:平——没变化问:陡的有、平的有,还有吗?不陡也不平的,也就是缓的(08到09)问:缓的又代表什么呢?板书:缓——变化小。小结:现在你们要知道在相邻的两个年份中,()年到()年游览人数增加最快还需要计算吗?看看,统计图与统计表就是不一样。借助这幅统计图,体会一下这几年游览人数整体变化情况。课件演示整体上升的过程。你是通过什么看出上升趋势的?(板书:线)总结:通过折线的起伏,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这正是这种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补充板书:数量的增减变化)43、为统计图起名字。你知道这种统计图叫什么名字吗?让学生根据这幅统计图的特点,自由起名(板书课题: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