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苏少版音乐六上《紫竹调》说课稿各位评委下午好!一、说教材:我说课的题目是《紫竹调》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牧笛声声》中的一首民乐合奏欣赏曲。《紫竹调》是一首民乐合奏曲。C调2/4的拍子,整首曲子大致分为了两段,第一段叙述了紫竹调的演奏乐器(箫),第二段就是描述了吹出来的声音的优美。这首具有抒情的民间小调的悠扬曲子,极富江南故乡气息。乐曲在一遍合奏之后,分别由笛子、琵琶、二胡三种乐器加花演奏,使乐曲有不同音色变化,在使人有了不同的思想情感的表达。作品表现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热爱生活的感情。二、说同学:五年级同学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进展正处在由稚嫩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稚嫩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我认为在同学矛盾的时期,让他们对于我们民族的音乐元素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本课是以听为主的音乐课,重点是感受民乐合奏《紫竹调》优雅、委婉、流畅的音调特点,表现出歌曲优美。我实行创设情境方法,描绘乐曲的意境,让同学想象漂亮景色的形式,激发同学的情感,引导同学感受、热爱生活的感情;另外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它变成一个轻松的过程。三、说教法: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同学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改中面对全体同学,以同学进展为本的新理念,确立了新的教学目标:我将用讲授法、演示法、情感教学法、类比法、讨论法、创设情境方法。1、听赏民乐合奏的《紫竹调》,感受曲调的音调特点,激发同学学习兴趣,然后说说听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其中的一两种)2、知道《紫竹调》的起源及其进展,了解江苏小调。3.在听、赏、说的过程中,运用比较、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体验并表现乐曲描绘的意境,提高同学的音乐表现能力。四、说程序1导入:听《紫竹调》《箫》。从《箫》中感受到“紫竹调”的曲调,通过倾听感受两首歌曲的相同点。有没有区别?歌曲《箫》是四年级第二学期学过的一首歌曲,它采纳了“紫竹调”的曲调,表现出浓厚的江南小调委婉、流畅的音调特点。此处,我运用了温故知新的导入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承上启下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由此过渡到新课欣赏民乐合奏的《紫竹调》就显得十分自然。2、讲解法简介民乐合奏的《紫竹调》的起源及其进展《紫竹调》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的清楚优美的江苏小调。3、复听《紫竹调》感受曲调的音调特点,激发同学学习兴趣,然后说说听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其中的一两种的音色特点)老师分别介绍其中乐器的音色、特点(二胡、中胡、笛子、萧、小三弦、琵琶)。在次听乐曲在感受一下这些乐器的的音色特点。4、课堂小结:本课的设计为适应学校生的思想,着眼于同学的进展要求,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育同学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为课堂带来了活力,注入了生机,让同学了解了中国古典音乐的民族因素。乐器音色特点。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学院:音乐学院班级:2024级2班姓名:附送:2024-2024年苏少版音乐六上《蓝色的雅德朗》教案主备人:杨萍复备人:编号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具录音机、钢琴教学内容听:《波罗维茨舞曲》唱:《蓝色的雅德朗》动:我的制造(3)找出旋律规律,进行旋律创编。拓展:东欧音乐文化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波罗维茨舞曲》,感受俄罗斯音乐的特点和魅力。2、同学通过各种打击乐器的演奏合作,培育同学的表演和合作能力。3、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蓝色的雅德朗》。4、通过旋律创编,培育同学的创新能力。5、同学经过自己的收集、老师的介绍,了解了东欧及其音乐文化。教学重点1、两声部的和谐。2、创编旋律,各种打击乐器的演奏、合作。教材分析歌曲《蓝色的雅德朗》是一首南斯拉夫民歌。音乐形象鲜亮而集中。八六拍,大调式。歌曲的结构为二段体,每一乐句都包含了两个重复的乐句。歌曲以起伏委婉、富有歌唱性的旋律表达了主人真切的思乡之情。歌曲中多用装饰音——波音,使曲调委婉细腻、绮丽华美,起到润饰、美化曲调的作用,也使歌曲具有独特的风格。-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程序师生活动意图一、听赏《波罗维茨舞曲》二、唱:《蓝色的亚德朗》1、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