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凤同志先进事迹材料陈秀凤同志,女,1966年7月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1987年7月毕业于XX县区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同年8月被分配到宝塔卫生院护理组工作。她早在孩提时代,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读到了“南丁格尔”这一令人钦佩的名字,幼小的心灵禁不住为之深深震撼,她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受人尊重的“白衣天使”,1985年终于梦想成真,她考入了XX县区卫生学校,就读护理专业。经过几年如饥似渴地学习,带着优秀的学业成绩和那满腔的激情来到了宝塔卫生院,开设了人生新的旅程。说实在话,护理工作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舒适安逸、轻松浪漫,护理的确很苦很累。但陈秀凤同志始终深爱着自己的岗位,坚持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在艰苦的付出中品尝乐趣,在辛勤的劳动中寻找慰藉。特别是经过她的努力得到了患者那份真情的感激,对她来说就是莫大的鼓励和无价的财富。作为医护人员的天性,她爱每一位患者,多希望尽她的所能帮助患者们解除痛苦,为此她付出她的所有,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平时还是假期,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哪里有患者哪里就有她的身影。一个寒冬的早晨,雨后泥泞的道路上结了一层薄冰,行人走起来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宝塔村六组张志中急匆匆来到妇产科要求出诊,他老婆——黄秀花五天前分娩,会阴侧切,现自觉腹胀,小便不畅通,当时妇产科只有一人上班走不开,陈秀凤同志得知情况后,简单安排一下手里的工作,二话未说,带上拆线工具和导尿包,立即坐上摩托车向距离医院十多里远的张志中家赶去,一路上凛冽的寒风吹在脸上就象刀割一样揪心疼痛,离患者家还有二里多路,无法开车,她连忙拎着工具,连奔带跑,在光滑而又泥泞的土路上,由于心急一不留神,重重的摔倒在地,浑身是泥,腿上擦去一大块皮,鲜血也渗了出来,而她全然不顾,爬起来继续前进。一到达,立即给黄秀花会阴拆线,又用诱导疗法,终于使黄秀花小便解下来了,全家人感激万分,临别时,硬要塞给一个红包,陈秀凤说什么也没第1页共10页收下,就匆匆赶回医院值中班。几天后,张志中同志送来了一面锦旗。“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本色,去年秋天,为了抢救一名重度有机磷中毒的妇女,一夜未眠的她因受凉右上腹阵阵绞痛,不能进食,她知道胆囊炎复发了,经过服药和稍事休息仍未缓解。于是到输液室打吊针,路过抢救室时,只见里面忙着一团,原来是潘渡村60多岁的老奶奶李凤珍因哮喘病发作,她的老伴和邻1居用三轮车将其送来,正在积极抢救。当时只有值班护士小徐一人,于是陈秀凤不顾疼痛立即帮忙,医生正在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极重度哮喘伴呼吸衰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让其通知远在北京打工的女儿立即回来准备后事。但陈秀凤和小徐一刻也未放弃抢救,给病人吸氧、打开两路静脉通道,推氨茶碱、氢考、西地兰、呼吸兴奋剂等药,患者全身被汗水湿透了,胶布无法固定,陈秀凤就蹲在床上替病人擦汗,用手固定针头,并给病人擦干了全身,回家拿来自己清洁的衣裤帮李奶奶换上。经过一个下午又一夜的紧张抢救,病人终于神智清醒、呼吸平稳。到了第二天收住入院时,病人的老伴犯难了,陈秀凤看到老爷爷一筹莫展的神色,即刻从家中取来五百元钱,交到老爷爷的手中,老爷爷双手颤抖地接过钱,连声说:“真是好人,真是好人。”帮他们安置妥当,她才离开病人的床前。第三天当患者的女儿匆匆赶到时,老奶奶躺在病床上,见到女儿,挂着两行热泪的老爷爷激动的说:“多亏他们抢救及时,要不你恐怕再也见不到你妈妈了。”又拉着陈秀凤的手感激地说:“真亏了小陈,不怕赃不怕累,又是垫钱,又是拿药,真比我的亲女儿还要亲啊。”作为一个女人,她也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但她感觉对他们有着深深的歉意:孩子上学,她从未接送一回,丈夫是中学副校长,长年披着星星出伴着月儿归,肩负着繁重的学校管理和教学任务,本已够辛苦了,还要承担家务活。但欣慰的是,她的付出能得到病员的肯定,丈夫和孩子的理解与支持,这样她的信心就更足了,钻研业务的热情更高了,参加县组织的护理知识抢答竞赛,荣获第三名;参加县千人大会考取得了第2页共10页98分的好成绩。参加脑电图、胃镜等项目的进修,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