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幼儿品德教育初探静海县第三幼儿园高岚幼儿品德教育初探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人要从小做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荣发滋长。”由此可见,帮助幼儿在这黄金时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其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那么,我们幼儿教师要如何秉承《纲要》精神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呢?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尝试:一、充分利用活动空间创设品德学习的环境一个有利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品德习惯的环境,对于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氛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获得良好发展。因此,我们在活动室中有意识地张贴了一些生动、直观的品德教育挂图,使幼儿时时处处处于学习、效仿的环境中。此外,幼儿园还利用一楼走廊开设了专门的品德教育长廊,包括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自理能力的提高、良好情绪、情感的激发等,并在上楼梯处、电源处、大厅图书角都对应挂上有关于品德教育的标语,如:上下楼梯不拥挤、随手关灯、看书时要安静、不打扰别人等,孩子们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逐渐进步着、成长着。又如:“可爱的家乡、可爱的祖国”绘画展览等。在师生共同收集、布置展览的过程中,从而自然地激发起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在创设物质环境的同时,也要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游戏中认识世界,养成好的品德,表现出一种积极活动的情绪。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同伴群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幼儿园中,幼儿间交往最多,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同伴群体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同伴的亲身体验,使幼儿获得自我发展。如:在我园开展学规矩、守规矩、讲规矩的活动时通过采取评比竞赛的形式,利用装满小篮子的比赛墙面,以小篮子中增加水果的数量多少为依据,每周投票推选出班级“知、讲、守”小明星,从而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以点带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不断进步和成长。此外,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也不可小觑。《纲要》中指出:“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园内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由此可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们的表率,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当我们发现由于猜测,而引发了冤枉事件的时候,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说:“对不起”,为孩子树立知错能改的品德;当我们在与人相处、交流时,要表现出谦逊有礼,帮助孩子养成尊敬长辈、平和待人的品德……我认为,这样才能做到言传身教,主动帮助幼儿建构良好品德的知识经验。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品德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发展(一)从生活中寻找教育契机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经历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例如:早晨入园时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倡导幼儿主动和老师、小朋友问好以及和父母再见。区域活动时,幼儿互相争抢进区标志牌,我们就放手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得好的,区域活动结束时进行表扬;不能解决时,教师再出面调解,发展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用餐时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倡导幼儿文明用餐,爱惜粮食;盥洗时对幼儿进行节水教育,培养节约意识;散步的时候进行自然教育,带领幼儿观察身边的花草,增强幼儿热爱自然的意识等等。可见,品德教育可以渗透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此外,教师还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典型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针对幼儿表现出的争抢、打骂别人、曲解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