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论文关键词: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发展论文摘要:湖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丰富的农业资源使得湖南省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自200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市场的深化开放虽为湖南省农产品的出口开辟了新的空间,但也对其国际竞争力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找出影响湖南省农产品出口的因素,由此提出加强湖南省农产品出口发展的建议,对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帮助。一、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基本情况湖南省自然资源丰裕,农业资源十分充足。辽阔的土地适合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也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林业和畜牧业发展相当迅速,一些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这些都是湖南省农产品出口的优势。近些年来,湖南省通过各种国际和国内农产品交易会或展销会,积极宣传,树立了农业大省的形象,正积极地向农业强省迈进。(一)湖南良好的产业基础1、自然环境优越。湖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总人口6732万人,农业人口5077万人,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750万亩,丘岗山地2.56亿亩,河湖水面2043万亩,是“七山一水两分田”内陆农业省份。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资源充裕,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宜农荒地总量在全国居第11位,种子植物资源约占全国1/7,人均水资源是全国的1.5倍。2、资源禀赋匹配。湖南无论是从气候、生物、土壤、水等自然资源来说,还是从农村劳动力等社会经济资源来说,都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农业大省。2007年,全省农业总产值2604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种植业产值1194亿元,增长4.1%;畜牧业产值1045亿元,增长3.8%;渔业产值179亿元,增长8.0%;林业产值144亿元,增长9.1%。3、农业基础厚实。近年来,湖南农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目前湖南主要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粮食产量居全国第7位,稻谷产量居全国第1位,苎麻产量居全国第1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2位,柑桔产量居全国第3位;畜牧业和养殖业产量也位居全国前列;水产品生产的天然条件较好,鱼类资源种类繁多。总之,湖南在只占全国3.2%的耕地上产出了占全国6%的粮食、8%的棉花、13%的柑桔、6%的油茶籽、11%的猪肉、8%的淡水产品,不仅为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而且为确保全国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贡献,已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坚实产业基础。(二)推进湖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条件对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作出全面清晰判断,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当前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湖南面临着许多难得的发展条件和机遇。优势之一: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历史经验表明,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危机必将催促经济新政的出台,必将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给基础产业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由财政货币双紧缩,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有效缓解涉农企业融资难题;强农惠农政策对粮食、生猪、油料等主产区予以倾斜,湖南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将获得更大政策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导致资金流、人才流加速,将为湖南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聚集各类生产要素带来更多机会。优势之二:有丰富的原料资源。湖南素有“鱼米之乡”和“湖广熟,天下足”之美誉,水稻、生猪、茶叶、淡水产品等农产品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地位。200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2970万吨,约占全国的6%,其中稻谷产量居全国首位;出栏生猪4800多万头,约占全国总量的11%,居全国第二位;优质水产品产量200多万吨,居全国第五位;茶叶、油料、棉花、蔬菜等农产品产量也都居全国前列,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优势之三: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湖南紧邻粤港澳,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随着“9+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更加紧密,以及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战略实施,湖南可以优先承接沿海省份产业转移,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发展提供先进理念、资金、项目和技术支持。同时,全省已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