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大草原2013/10/27内容分析《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欢腾的场面描写,表现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宽阔胸怀。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理解、感悟优美的语言文字,体会草原的广阔、美丽和欢腾。感受人与动物、自然的和谐,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欣赏美丽的草原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3、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段的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与欢腾。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锡林格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难点:能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草原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时让学生感悟草原之美有些困难,可能会出现教师反复引导,学生反应冷淡的局面。我打算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突破:(一)结合插图,引导感知。(二)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解读文本内容,把语言文字变成具体图像。(三)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文本对话,理解主题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与作者达成共识。(四)读中学写,既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理解文本内容,又训练学生仿写技能。一.导入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在我们国家的最北边,有个地方叫内蒙古,那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现在我们一起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内蒙古,(出示中国地图点击找到内蒙古,了解地理位置)。那里有个广阔而又美丽的草原,我们放大地图来看看(出示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景),看!这是内蒙古锡林郭大草原。同学们看到是不是非常向往啊!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锡林郭勒大草原》。1.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把课题写下来,特别注意这个大草原的名字,不要写错了。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美景和生活的向往去了解它吧!请同学们带着这份心情读课题。2.生读课题二.新授课过渡: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从这我们感受到了草原的广阔和美丽。相信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进一步了解锡林郭勒大草原了,是吗?那么就请同学们带着第一个问题去自读课文。从课文当中寻找你想了解的方面吧!问题一:课文中分别从两种状态去描写了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哪两种状态?(课件出示问题)(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问题)生答:静态和动态(一)了解锡林郭勒大草原的静态描写过渡:同学们很会从学习,能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作者表达对草原的喜爱从静、动两方面来描写,接下来我们将从静态的描写去了解草原的美丽。请同学们继续带着问题深入了解锡林郭大草原。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问题,画下有关句子。问题二:作者从哪几个景物方面去描写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丽?并把你感受最深的词句划下来。(屏幕出示)3.指名汇报,相机出示句子生:野草、湖水、野花(师:把学生回答出的景物进行板书)(1)野草:过渡:大草原上,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满眼的绿,相信同学们也能从课文中的一句话里感受到这“绿”与“广阔”了。能找出来吗?A.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屏幕出示句子)①哪个字能让你感受到草的“绿”和“广阔”呢?(加深词的颜色,加深对课文词语的印象与感受)师引导:闭眼想象一下,此时我们已来到美丽的大草原上,草就在我们的脚下,我们兴奋地向前奔跑着,向前,向前,再向前。你的眼前是什么?睁开眼睛,谈谈你的感受?(生:说说想象后的感受——绿色的大草原很大,辽阔,无边无际)②你能把你这种感觉读出来。(生:读句子——指名读,全班读)③小结:读得真好,老师好像感到眼前就出现了一片绿色的大草原,一直铺向远方。过渡:课文中除了这句描写草原里的草的美与特点,你还能找到哪句是描写草的句子?B.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