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亲爱的安德烈读书笔记敬爱的安德烈读书笔记当细致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肯定有许多感想,为此须要仔细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敬爱的安德烈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敬爱的安德烈读书笔记1这段时间利用午休的时间重读完此书。值得反复重温的一本书,特殊是作为母亲的角色。我也在想,当孩子十八岁成年后,我有没有第1页共62页可能这样与孩子畅所欲言呢?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其中有一封读者来信深深触动了我。”人生的吊诡就在这儿,当时急于想逃脱的,往往是现在追忆或追悔的。“这段时间颇有这样的感受。看着儿子的模样,心里想,怎么不知不觉就长大了?还记得有一次,我出差回家,他躺在床上看到我,在床上兴奋得打起滚儿来,嘴里还喃喃自语到,”妈妈回来了!妈妈回来了!“(心都化了。)这样的软软的小不点儿只在记忆中了。”我们谁没有在哺育孩子的过程中有过缺憾呢?假如错过了他们童年或青少年期的任何一段,何不谦卑的感恩,幸好还有下一段。然后给孩子这个阶段所须要的。“是第2页共62页的。我以后更要学习的是--放手。另外还有一个体会,这么多家书绝不是婆婆妈妈的拉家常,内容涵盖了对政治、民主、文化、艺术、人生等多方面的探讨。也让我意识到,要有一个优秀的孩子,优秀的母亲是多么的重要!敬爱的安德烈读书笔记2课余闲暇之时,阅读了龙应台女士与其长子安德烈合著的《敬爱的安德烈》,这是36封饱含母子之间浓浓深情的书信编辑而成的书籍,语言轻松开心,却又句句扣人心弦。因为工作等种种缘由,龙应台母子相隔千里之遥,四年未曾相见第3页共62页四年后的安德烈,早已不再是那个14岁、天真无趣的“小安安”,他已经变得成熟,在母亲面前的他,甚至有一丝“高冷”,在这样多少有些尴尬的状况下,作为一名感性的作家,龙应台想通过书信的方式,相识成熟的安德烈。同时作为一名母亲,她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通过这个方式,我或许可以进入一个18岁的人的世界。”两代人,也是两国人,三年,36封母子间的书信,多数次的越洋电话……安德烈对母亲吐露真言,间或讪笑有加;龙应台对儿子仔细探讨,同时也有几分知性怀疑。两代人之间,有长达30年深深的代沟;两国人之间,是差异巨大的中西方文化。书信中,母子俩人难第4页共62页免会有不同的见解,但是这一封封家书,书写的是母子情深,传递的是爱的温度,将母子两人原有的隔阂渐渐拉近。书中的儿子安德烈与我多少有几分相像。我们都酷爱音乐,渴望在绿茵场上撒下汗水,深爱着自己的亲人却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我们两人之间的相像使我对他非常感爱好。他的语言朴实,尽管自己说把写作当作玩乐,但是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很真实,寄给妈妈的信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却又句句在理。母亲龙应台的爱子之真实令我感动不已。与安德烈在学习之余将大部分时间与挚友玩乐的观点不同,龙应台的价值观和生活看法与安第5页共62页德烈也出现剧烈地对比。龙应台自称将写作当成“事”,每天的生活便是宁静的读书、写作。而在儿子安德烈的眼中,这无疑是无聊、乏味的。另外,一些微妙的细微环节也深深打动了我,。譬如,每次发电子邮件,龙应台都选择香港时间的凌晨,也就是德国时间的傍晚,只是怕影响儿子休息。她努力了,儿子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这是令两代人所感动的。读到最终,意犹未尽的我不禁有感而发,亲情的力气是无穷的,这36封家书,承载的是母子情深,这份亲情将在我心中深深留存,这份感动我将无法忘怀!第6页共62页敬爱的安德烈读书笔记3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爱,爱,不等于相识。爱,其实是许多不喜爱、不相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相识一个十八岁的人》你知道,一个被长年过度灌食某种饲料的人,见到饲料都想吐。我们都被灌得撑了,被剥夺的,就是一份原来可以自自然然、单单纯纯的乡土之爱,纯净而宝贵的群体归属感。它一经操弄就会变形。《第2封信为谁加油?》第7页共62页当你对“国家”抱着一种不信任的看法的时候,你比较能够冷静地去分析它的问题所在。《第3封信躲避国家》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敞的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