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年来未成年人出走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我市未成年人离家出走呈明显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至2005年5月,全市未成年人离家出走457人,年龄大多在14至17岁之间。其中女性414人,占91.6%;男性43人,占9.4%;在校学生421人,占91.5%;XX县区未成年人占71.5%。从家庭状况看,父母在外打工,父母离异,子女受家庭暴力影响、责骂出走的140名,占30.7%;学习成绩差、压力大与社会不良分子接触受其胁迫、利诱而出走的317人,占69.3%。大多数人家境贫寒,也有少数国家公务员甚至领导干部的子女(孙)离家出走的。经多方查找,至今尚有127人未归。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处于发育修(正)磨(合)期,思想幼稚,自制和抵御不法能力差,一经引诱或环境所迫就很容易失足走上邪路。他们中多数是失足受骗的被害者,也有部分演变成了加害者。有的杀人、吸毒,组织参与抢劫、盗窃、强奸等多种违法犯罪活动和赌牌嗜酒;有的被拐卖、拐骗去异地当童工;有的被蛇头卖到沿海等地的一些宾馆、歌厅、发廊甚至境外强迫卖淫。未成年人离家离校出走逐年攀升,给未成年人本人、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应引起全社会及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一、未成年人出走的原因1、望子成龙、拔苗助长的心理和过高的期望值与现实的矛盾,给子女心理造成巨大压力,导致离家出走。这类未成年人中女性居多,在校生居多,多数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家长有一定政治地位。一些家长期望子女将来出人头地,单方面为子女制定脱离实际的学习目标。而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往往事与愿违,致使亲情关系十分紧张。不少学生与父母吵闹,导致情感破裂。某中学重点班3名15岁的女学生丁某、唐某、李某,其父均是国家公务员,他们要求女儿语、数要达到95分以上,理、化不低于90分。在高指标的巨大压力下,3名女生精神濒于崩溃,成绩直线下降。在父母的责骂声中,含泪相约离第1页共7页家出走。临走前,丁某给父母留言:“父亲,由于女儿难以忍受家庭‘炼钢厂’的高温和学习的繁重任务,我走了。到另外一个世界去避避暑,透透风,换个清凉的环境。”在家长的求助下,XX县区公安机关通过一个多月的调查走访,终于在XX省XX县区淡水镇一家大酒店发现丁某在那里“上班”,将其解救。XX县区某中学8名女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均遭受父母不同程度的打骂。其中一名叫王某的女同学常被打伤面部无脸见人。去年11月17日,8名女生相约出走,在XX县区城引起了一场震动。父母和亲友先后去绵阳、广元、成都、南部、重庆等地多方寻找,在警方的帮助下,在XX市合川盐井镇将8名女学生解救回家。2、“网恋”成瘾,荒废学业,期望外出寻找“幸福”。据对XX县区、XX县区调查,今年两地离家出走的48名学生中人人都上网。她们在网上用“恋情哥”、“窦情娥”、“依情郎”、“秋香”、“依偎我”、“双飞燕”等之类招风引蝶的网名,以网语和汉语加英语进行交流,使他人不得而知。某校一个学生还把网语写进作文,老师看不懂,她却回答道:“网语跟小品相声一样,是最精华、最有语言魅力的体现”。营山、高坪32名离家出走的女孩中,有19名通过网恋,在亲密接触中与异性有过刻骨铭心的第一次。XX县区某中学女生李某在网上结识了一个叫张哥(XX市人)的男青年,见面后,张见李是一个柔情万般的绝色女子,便与蛇头勾结,将其拐骗偷渡到台湾强迫卖淫。XX县区曲水镇在XX市区某职业学校寄读的女学生杨某(15岁),今年2月在人民南路“天桥网吧”网上结识了吴勇林、弋三娃(均系XX县区人)等3人,惨遭3人轮奸后被诱骗至华蓥、营山等发廊强迫卖淫。XX县区楠木中学女生孙某(15岁),在上网谈天相约后,被一小包工头骗至仪陇进行强奸。3、缺乏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强烈的自卑感促其离家出走。由于学习成绩差,他(她)们自卑感很重,缺乏甚至丧失了理想和信念,不少人在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在教师同学的歧视及父母的责骂或暴力下离家出走。我们从一名中学生的日记中看到多数是恐惧、忧伤、厌恶、憎恨、内疚等词语。说什么第2页共7页“人都是人世间一个匆匆的过客,人生几何。”、“何必去龙争虎斗,无非是前人种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