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男,17岁,高二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力中上等。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个性孤僻,易激怒。与我和同学之间沟通尚能心平气和,但与父母之间冲突不断,特别是其母亲。案例分析: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尊心逐渐增强。张某因学习成绩较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性情孤僻,因而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怕说话太多惹人反感。与我交流时也是问之答之,不多话,与同学之间也是如此。他感觉人与人之间无多少信任,可他内心又渴望获得大家的友谊和关心。张妈妈与其接触最多,可张某不让他母亲去他房间,张妈妈甚难过,母子隔阂有点深。辅导方法:1、与之交流:(1)和他说历史上性情急躁人的事例使他意识到自己性格中的优缺点;(2)要求他学会克制和忍耐,遇事深呼吸,控制自己的脾气;(3)让他明白聆听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不因性急而误会曲解别人的意思,也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尊重(4)和他说我儿子的一些想法,从内心上让其触动,理解父母的不易,使其真正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2、家庭沟通:通过与张某父母聊天,了解这个学生性格形成的原因,知道他的父亲也有类似的性格,因此敦促他的父亲学会改变自己,与孩子多增加交流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与其母亲达成一致意见,张某有什么思想动态,我从侧面加以引导,多管齐下。3、同学帮扶:有意识的分配一些任务给他与同学合作,让他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学会与人协作,时刻提醒张某学会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习去欣赏别人、赞美别人,提高他的情商,改变他与别人之间不能真诚相待的心态。我也及时与帮扶的同学进行了交流,及时的了解张某的思想变化。效果:通过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以及张某自己的积极努力,经过近两学年的辅导,张某与同学们的关系变得融洽,朋友也渐渐变多,他的心情愉悦,对同学和班集体也变得更加的关心,并能虚心接受老师的合理建议,从而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在家里也能和父母很好的交流,特别的是能够和他妈妈一起晚上去散步,也能很好的与自己的妈妈沟通了。在2016年的高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考上了新疆医科大学。我还记得放榜那天他说了一句话:“谢谢你,老师”。我问他,你最应该谢谢的不是我奥?他转身对他父母说“爸爸妈妈,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