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设计理念:“教学是一个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注重在课堂上展现过程。这一过程就是语言实践的过程。本节课主要以“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怎样反驳楚王”这两个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在与作者的对话交流过程中经历思考、合作、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受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和人格魅力。教学目标:1、教学晏子三次击退楚王,维护尊严的事例。2、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义。3、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4、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流程:一、复习巩固,再明脉络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晏子出使楚国,和楚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侮辱——晏子【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前一节课的内容,再次明确课文的脉络,对进一步感知晏子的出众才华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二、先品楚王,感受侮辱(一)师: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有关句子。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句子:①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②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还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③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3、生自由多读几遍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4、生交流体会(楚王的霸道、专横、狡诈、阴险)师小结:可见,楚王的用意很明显,侮辱晏子,侮辱齐国,以达到长楚国威风的目的。从中我们也看到了他勃勃的野心,专横的态度,不可一世的嘴脸!能读出你们的体会吗?5、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1-?(二)师:那么他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1、生读画出来的句子。2、课件出示句子:①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②楚王只好陪着笑。③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的反让大夫取笑了。”3、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抓住三个“只好”引导学生体会)【设计意图:这两个环节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读、找、悟、议,来整体全面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楚王”这一人物特点,避免逐次逐句感悟可能导致的严重费时,冲淡学生阅读兴趣的现象。同时也达到了长文短教的效果。】三、再品晏子,体会智慧师:(过渡)楚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晏子是怎样“取笑”楚王的呢?让我们跟随着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近晏子,走近这个在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仔细品读晏子反驳楚王的话,整体感受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合作完成。2、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出示几段话,并进行相关训练)第一个故事:“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①生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②训练:如果让我钻狗洞进去,那么楚国就是,楚王就是。只要就。③师根据回答整理板书:钻狗洞——是狗国第二个故事:晏子是怎样描述齐国人多的?根据回答,出示句子:“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①这句话晏子用什么手法来形容齐国的人多?(夸张)②训练成语:举(袖)成(云)挥(汗)如(雨)摩(肩)接(踵)“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