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广义课程整合从广义上讲,课程整合是指将两种、两种以上的学科,融入到课程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广义课程整合:针对教育领域中各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多种学科的知识互动、综合能力培养,促进师生合作,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发展。课程整合涉及到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各个方面,从而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此课程整合,由于动静比较大,学科教师和教研部门不能完成。应当由省市级以上的教育机构来负责组织、实施和推广。⑵狭义课程整合从狭义上讲,课程整合就是将两种学科、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狭义课程整合:对教师、学生、教学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要求。这种要求并非面向知识,而是强调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和综合实践能力。此课程整合,可以由区县以上的教育机构来负责支持和积极推动,由教研部门和学科教师努力实施来完成。【摘要】基于教学视角的窄化,本文引入“跨学科融合”。为了避免走入浅层次的误区,笔者用三个问题(Where?What?How?)搭建创课行动的框架,分别从逻辑意义、学习意义、生活意义三个角度,完成实践层面的意义找寻。关键词】跨学科融合逻辑意义学习意义生活意义常听到老师说:“我教三年级英语,关于时间表达学生不会看钟面,这是数学课教的。”“我教六年级的问路单元,生活中的道路情况过于复杂,只好让学生纸上谈兵。”老师们的言下之意,不要管其他学科,也不要管其他年级。忽视学科之间、学段之间的关联度,把知识以“真空包装”的形式教给学生,这是一种教学视角的窄化。殊不知在现实的生活中,从来不会分学科运用曾经学到的知识。现在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当下,更要应对未来;不仅要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更要在问题解决中创造新知识。基于这种共识,“跨学科融合”被逐渐引入课堂教学的领域。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融通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共同指向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探索与解决,其中交织来自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跨学科素养。和传统的课堂相比,“跨学科融合”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在教学实践中容易走入浅层次的误区。第一种属于“形式点缀”,典型的做法是课后让学生到网上搜集一些与季节有关的资料,做成小报进行汇报。第二种属于“变相加塞”,把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用英语表达出来,目的是多学英语;第三种属于“活动拼盘”,围绕主题设计多个学科的活动体验,例如唱一唱(语文学科)、画一画(美术学科)、做一做(科学学科)等。以上做法都有一些“跨学科融合”的表象,但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学生并没有在其中经历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的过程。如何从浅层次的误区中跳脱出来?在哪里融合?涉及哪些学科、哪些知识融合?采取怎样的方式、路径融合?……随着这些问题的答案浮出水面,相信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融合”会跃然眼前。为避免泛泛而谈,本文结合译林版小学《英语》四下Unit5Seasons创课经历,分别从逻辑意义、学习意义、生活意义三个层面进行逐一说明,以供同行参考。一、Wheretolearn?——找寻“跨学科融合”的逻辑意义现行的小学英语教学,都是依据教材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从教材出发,选择“从哪里跨出去”,决定了整堂课是否站得住脚,是否具备教学展开的逻辑意义。1、向内聚焦,梳理教材“讲了什么”。与咬文嚼字的文本细读不同,这种梳理是从高处看下去,发现单元内的各板块展开的逻辑——讲了什么,没讲什么;先讲什么,再讲什么;主讲什么,次讲什么。【图例说明】四下Unit5Seasons主题聚焦Names'2、向外发散,围绕教材“还可以讲什么”。顺着教材的逻辑,一路生发下去——没讲的,再拓展一些;讲到的,再深入一些;次讲的,再补充一些。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在头脑风暴中发现学科之间的共通点,找到知识之间的关联处。【图例说明】四下Unit5Seasons内容发散Temperature+J温康aAnimalsJ肖弟七he-」Food+JM自E■C停游鮎力」Gloth無Seasons^;-■-___Acti”itiRW}Temperature凶時在西〒5沱(5睦总教学,不必提前”1\/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