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知讯者生存!”——央视广告语广播、电视、电影、报刊、互联网……上帝在上网第13课大众传媒的发展课标要求: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大众传媒:传递信息的手段、方式或载体一、报刊业的发展:伏尔泰:“报纸的故乡在中国。”报纸的故乡在哪里?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进奏院状》,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西汉的邸报,是官员间传阅的报纸,具有新闻传播的初步功能。阅读归纳阅读教材回答:我国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代表性报刊有哪些?起到什么作用?一、报刊业的发展:1、报刊业的兴起阶段: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华办报:第一份中文期刊:《察世俗考每月统记传》影响较大的报刊:《中国丛报》《北华捷报》19世纪中期,中国人充当编辑和主笔的报刊:最著名的报刊:《申报》1)表现:1872年4月,一份中文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英国商人美查。《申报》创刊之初,每两天出版一次,从第五期起改为日报,星期日休刊。1907年,上海金融世家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买下申报馆全部产业,从此《申报》的产权与管理权归中国人。1912年,史量才成了申报馆的大股东,并对申报原班人员和版面作重大调整,业务蒸蒸日上,成为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据上海市邮政局1931年的报告,当年《申报》发售量为十五万份。1945年抗战胜利后,《申报》被国民党接收,新中国成立前夕,该报终刊。一、报刊业的发展:1、报刊业的兴起阶段:1)表现:2)作用:对打破当时封建思想的禁锢起了很大作用2、报刊业的发展阶段:1)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国闻报》2)辛亥革命时期:《民报》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新青年》《每周评论》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向导》《红旗》《新华日报》5)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文学》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由梁启超、汪康年、黄遵宪等发起创办。梁启超任总主笔。作用:《时务报》,为变法改革作了广泛的宣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进行,也掀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1905年创年创刊于东京。刊于东京。孙中山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出了“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权主义、民生主义”。章太炎章太炎报刊成为宣传政治的重要工具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陈独秀主编。第二年改名《新青年》。《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科学为己任,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作用:成为宣传民主、科学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解放思想、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国民党针锋相对的斗争作用:为中共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3、报刊业的繁荣阶段:1)表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2000年的2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2000年的8725种。3、报刊业的繁荣阶段:1)表现:2)作用:报道新闻,传递信息、传播知识、通达民情、开启民智、舆论监督、立言议政、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丰富人们的生活。请思考: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有哪些请思考: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影响?①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②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工具;③宣传教育,启迪民众;④对近代民主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⑤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通俗性报刊)。报纸在传播范围和形式上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呢?1.1.书面化特点——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