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饰是时代的外衣”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段穿在身上的历史。它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是一个时代的晴雨表。寻觅其中,鸦片战争以来历史的点点滴滴,都可以透过不同时期人们的穿衣变化来找到最为直接、细微的答案。2穿在身上的历史——从近现代服饰变迁看第11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第一课时:服饰变迁第二课时食、住、风俗方面的变迁31.本课主要讲述了近现代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风俗四个方面的变迁。2.变化的特点可以分三个阶段分析:•(1)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前;•(2)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3)1978年改革开放后。3探究变化的原因: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分析。【【内容分析内容分析】】4【【导入新课导入新课】】你知道当今流行的服装中最能体现中国民你知道当今流行的服装中最能体现中国民族特色的男女服装各是什么吗?族特色的男女服装各是什么吗?巩俐展示现代旗袍装刘德华演绎中山装5穿在身上的历史——近现代服饰的变化第一课时1.1.近现代男装的变化近现代男装的变化2.2.近现代女装的变化近现代女装的变化3.3.总结三个阶段的变化及其特征总结三个阶段的变化及其特征4.4.分析变化的原因分析变化的原因6问题1:清朝时,中国男子的传统服装是什么?西装大约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当时人们对西装的态度是怎样的?西装大约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为何流行?中山装是怎么来的?材料1:时代缩影:从溥仪生活照看服饰的变迁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7材料1: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子的嘲笑,纷纷剪辫易服。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成为一大罪状。——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材料2: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服制》,规定:男子礼服分大礼服、常礼服二种,昼用大礼服为西式大氅式,晚用大礼服似燕尾服而后摆呈圆形,裤用西式长裤。常礼服二种,一为西式,一为袍褂式。8(1)长袍马褂(流行于整个近代)(2)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成立后流行)孙中山9中山装的由来:辛亥革命革命后,革命党人穿什么服装式样成为一个大问题,孙中山就此广泛征求意见与展开讨论。争论中有的主张仍穿长袍马褂,遭到大部分人的反对。因为,革命既已成功,在服饰上如仍沿袭清政府统治时期流行的瓜皮帽、长袍马褂是不合时代潮流的。孙中山认为长袍马褂既不方便生活,又因剪裁费料而很不经济,也不赞成穿这种服装。于是留洋的革命党人中有人提出干脆穿西服,孙中山听后哈哈大笑说:“这么一来,那就无异是抵制国货了!”最后,孙中山提出自己的主张,他认为:“礼服在所必更,常赐听民自便。”希望能有一种“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服装式样。于是,孙中山决心自己设制服装。他经过缜密思考,精心设计,并征求意见,终于创制了一套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简便服装。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产物!10(3)中山装(民国成立后流行)•由来:孙中山根据西式服装设计•含义: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门襟五粒纽扣表示区别于西方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11清朝传统汉族女子服装上衣下裙问题2:清朝被推翻了,怎么汉族女子反倒穿起了旗袍?民国时流行的旗袍和原来的旗袍在样式上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周迅12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观棋道人《京华俗咏》蝴蝶13民国初改良旗袍传统旗袍宽松肥大到称身适体、短袍窄袖14举一反三:下面两幅图片中的服饰,反映出的时代潮流是什么?15穿在身上的历史一、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1840—1949年)1、表现:(1)男子:(2)女子:2、服饰特征:3、变化原因:长袍马褂到西装到中山装。传统旗袍到改良旗袍。(宽松肥大到称身适体、短袍窄袖)中西合璧,土洋并存。受西方文化、革命思潮的影响,人民审美观念、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16如此突显女性柔美的旗袍,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渐渐不再受到女生们的追捧。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