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应届班第一节语文课中牟一高岳小伟一.认识语文老师姓名、办公室……二.透视语文考点经常听到有学生问“语文学什么”的问题,也经常看到有学生早读时间在背诵名篇名句,但是一旦没有名篇名句要背就又觉得无所事事了(如高二下半学期),还经常遇到一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老师没有布置作业时就又无所适从了。这都反映了语文学习上的盲目性,或者说不明晰语文的学习内容。下边我们就来解决“语文学什么”的问题,以便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有的放矢。我觉得“语文考什么就学什么”。请同学们随我一起来分析2013年的语文高考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考纲要求: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选材多为与中国文化有关的社科文,题为选择题。(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选文多是“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3道选择题共9分,翻译句子题共10分。(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两小题11分。(陆游《鹊桥仙·华灯纵博》)(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高中14篇,初中50篇。(初中:白居易《观刈麦》。高中: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乙选考题(任选其一)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如小说、散文等。2011年新课标卷以来都考查小说。(阿根廷作家莱·巴尔莱塔《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如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2011年新课标卷以来都考查人物传记。据统计,选做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的得分比选做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平均高出5分左右。(赵家业《“飞虎将军”陈纳德》)第Ⅱ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2011年新课标卷以来都考查成语、病句、衔接,压缩、仿写。13年考查的是成语、病句、衔接,连贯、图文转换题。六、写作(60分)06年(乌鸦模仿老鹰抓羊)后一直是材料作文。(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考点总结:一.语言文字运用(成语、病句、衔接):日积月累,每节练一次。二.名篇名句:化整为零:早读背,课前背,上课测。三.文言文阅读:课内复习与课外练习结合。早读读、译、背,课堂讲、练、测。四.诗歌鉴赏:读懂诗歌,规范答题。专题训练与平时练习结合。五.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多训练,多反思,多总结,功到自然成。不能指望短期突击。六.作文:阅览课主要就是为作文开设的,阅览课要有针对性,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用好摘抄本:积累典型素材、积累优美句段,积累典范作文。三.探讨语文学习㈠语文学习误区1.有的学生认为语文拉不开差距。2.还有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不学一个样。陶潜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㈡语文学习方法1.悦纳老师,配合老师(听话)有位画家,他把他心目中认为最美的女人画了出来,他赋予她最美的五官,最美的脸蛋,他认为这个美人是无可挑剔的。他把这幅画挂到大街上,并在旁边写了一句话,“请把你认为最不好的地方圈出来”。他原以为没人可以找出来,没想到晚上拿回来的时候发现画上都是圈圈,他非常沮丧,失落。后来有位老者告诉他,你可以换个方式,把画挂到街上,并且写上这样一句话:在你认为最美的地方画上圈,结果,那天晚上,拿回来的时候,整幅画也是画满圈圈。这个小故事非常能说明问题,世上没有最完美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看待老师要抱着欣赏的态度,而不要用批判挑剔的眼光。2.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不过分依赖,不自以为是。3.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说到学习计划,可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