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茶产业发展中的环境法律问题分析摘要:闽南茶产业兴起于唐朝时期,在宋元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发展的顶峰,而到了民国时期开始逐渐衰落。时至今日,闽南茶产业在中国民间的影响力仍然很大,闽南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很多优秀做法得到了其他茶产业的认可和借鉴。在现代产业发展中,环境法律问题成为了产业发展不可规避的一个课题。本文基于当前闽南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尝试从环境法律的角度出发,对闽南茶产业发展中的若干环境法律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和研究,希望对闽南茶产业经营者有所启示。关键词:闽南;茶产业;环境法律问题;探究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闽南地区指的是福建南部的泉州、漳州、厦门等地。自古以来,闽南地区就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地,并逐渐形成了浓厚、影响力颇大的闽南茶文化氛围,广为人们所称道。当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在发展与竞争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从法律的视角对发展进行研究分析,以找到一条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高速发展之路,闽南茶产业也是如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理清闽南茶产业发展需要遵循的政策法规,科学探讨闽南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法律问题并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对于闽南茶产业的再繁荣、再发展是非常有利的。1闽南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第2页共8页闽南茶产业兴起于唐代,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闽南茶产业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产业形态、成熟的运作机制,无论从产业层面来说,还是从文化层面来说,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时至今日,闽南茶产业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规模,从茶叶种植、采摘、制作、销售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机制,具备了较强的茶叶市场竞争力,茶叶销售遍布国内外,仅漳州一处有机茶年产值就可以突破1.5亿元大关,可谓是茶产业中的强者。从茶叶制作的科技水平上来说,闽南茶产业也没有落后,由于闽南地区多数茶企业都比较重视茶叶生产科技的提升,闽南茶产业目前的科技水平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在某些流程中达到了行业内的领头水平。从市场体系方面来看,闽南地区的茶叶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实现了合理化,闽南地区各茶企业在全国设立的茶叶销售办事处、茶庄、旗舰店不计其数,闽南茶产业市场体系的发展呈现出信息化、数字化的鲜明趋势,为闽南茶叶产品的宣传、销售、创新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从产业链条方面来说,闽南地区茶产业的生产、加工链条基本完善,生产效率较高,产品质量有保证,并基于稳定的茶叶生产、加工链条,构建出文化品位较高、文化氛围浓厚的闽南地区茶叶品牌,与品牌相关的茶产业周边产品、服务也在一并发展,发展势头较好。但客观来看,闽南茶产业当前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包括地区发展水平不均、地区茶资源利用不充分、创新性较差、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相关主管部门监管效果差等情况。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对闽南地区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力。2闽南茶产业发展过程中需正视的环境法律内容第3页共8页任何一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正视和遵循相关的环境法律内容,这是社会正常运作的需要,也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于闽南茶产业来说,同样如此。在此,将闽南地区茶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正视和遵循的环境法律内容分析如下:2.1中央对于茶产业发展的环境法律规定中国是茶叶种植大国,国内有数量众多的茶叶企业,因此必须有完善、有力的茶产业环境法律规定对行业发展进行约束、引导。在茶产业发展的环境法律制定方面,中央一直颇为重视。2001年农业部陆续发布了《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5020-2001)、《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853-2004)、《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NY5199-2002)等行业标准,对茶叶产地的水、土壤、空气等从源头进行了规范。2006年6月,国家质监局发布了《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对茶叶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所、环境等进行了细化,《细则》对茶叶的生产环境规定,茶叶企业生产场所应离开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米以上,离开经常喷施农药的农田100米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进一步对茶叶生产企业在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做出了明文的规定。总体来看,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