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入世以后浙江省农产品贸易、出口农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做了分析,同时采用RCA指数和TC指数对入世几年来浙江省各类出口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行了实证测度,分析了出口竞争力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入世后浙江省农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趋于下降,但部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和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竞争优势较强,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竞争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浙江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现实路径。关键词:浙江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3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92X(2009)03-0120-04收稿日期:2009-03-10基金项目:浙江省供销社课题(08SS01)“依托浙江外贸发展优势提升浙江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的部分成果。作者简介:丁珏(1977-),女,浙江杭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测度与分析丁珏(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120·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3期一、引言浙江省是我国农产品出口大省,2000年起,浙江省农产品出口总额就一直位居全国第三。然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浙江省很多在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在实际国际贸易中竞争力却不高。随着2005年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基本结束,浙江省农产品贸易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本文运用RCA指数和TC指数对入世6年来浙江省各类农产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行了实证测度,分析了出口竞争力动态变化趋势,并相应地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浙江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现实路径。二、农产品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关系“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与竞争力直接相关。比较优势理论的运用使各国按照其要素禀赋条件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从而获得比较利益。由于农业生产过程受自然因素影响的程度较大,因此就农产品而言,其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农业生产资源的丰裕程度,即其比较优势的影响。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单纯的由资源禀赋决定的农产品比较优势,并不能表明其在国际市场中一定具有竞争优势,而后天人为培养规模经济、知识与技术创新、政府政策、市场需求等竞争优势已成为国际贸易格局的决定因素。因此,面对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对劳动的替代,我们不能单纯依据资源禀赋来确定国际贸易策略,只有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推动农产品竞争力的形成和提高。基于比较优势强调产业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它并不等同于竞争优势,是构成竞争优势的组成部分和必要条件,两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我们可以在充分发挥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凭借浙江省农业资源优势,通过创造条件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培育和提高浙江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三、入世以来浙江省农产品贸易的现状1.浙江农产品贸易总体状况入世后,浙江农产品贸易总额(WTO谈判口径+水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不断上升,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额由2001年的15.15亿美元上升至2006年的26.86亿美元,年均增长12.13%,已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三;进口额由2001年的6.92亿美元上升至2006年的17.75亿美元,年均增长20.73%;农产品出口依存度也由2001年的11.90%上升至2006年的14.06%。2006年浙江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4.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23%,而同期全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为634.95亿美元,浙江占其比重的7.03%。入世后,中国农产品贸易自2004年开始出现贸易逆差,而浙江省一直是农产品贸易顺差省份,2006年浙江省农产品贸易顺差额更达9.11亿美元,可见浙江已经成为全国农产品出口重要省份和贸易顺差主要来源地(见表1)。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贸易总额22.0722.7727.1936.0340.4744.61出口额15.1515.9217.822.3824.9626.86进口额6.926.859.3913.6515.5117.75顺差额8.239.078.418.739.459.11表12001-2006年浙江省农产品贸易的状况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中国农业年鉴》。2.浙江出口农产品结构的变化入世以来,浙江主要农产品的出口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见表2)。从出口农产品的结构来看,资源密集型农产品———水海产品的出口份额最高,2004年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