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商业银行的经营(jīngyíng)与管理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的目标。熟悉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运作。掌握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资产负债经营管理的方法,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和利率风险管理的方法,商业银行主要在哪些(nǎxiē)领域进行创新。理解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1商业银行(shānɡyèyínxínɡ)的资产负债业务现代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fùzhài)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金融企业。在各类金融机构中,它的历史最为悠久、业务范围最为广泛、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面最大。商业银行的业务大体上可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国际借贷业务、中间业务、表外业务及国际结算业务。本节主要介绍其中的前三项业务,至于后三项,则在下节介绍。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即银行筹措资金而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基础,可分为两方面,包括自有资本和吸人资本。1.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商业银行的设立,首先必须拥有一定数额的最原始的资金来源,即资本金。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代表着对银行的所有权,它包括股本、盈余和未分配利润。股本是由大公司共同出资合股而形成的,或在证券市场上通过向投资者出售股票的方式筹集起来的。投资者对银行拥有经营管理权,股东可以参加股东大会,对银行的各项决策有投票权;对银行的利润和资产有分享权,有权分配或处置银行的税后利润,在银行破产清算时,对银行收入和资产可享有最后一位的要求权;在银行增发普通股时,享有新股认购权,这个权利可以维护股东对银行已有的权利。盈余也叫公积或公积金,分为营业盈余和资本盈余,营业盈余是依靠经营利润提成而形成的,资本盈余是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价值与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一般称为溢价部分。在有些国家,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在开始营业前,必须拥有至少等于股金总额20%的资本盈余,以后每年留存10%的收益,直到积累盈余总额等于股金总额。如果股票市场价格低于股票面值或设定价值,那么资本盈余就为负数,构成对普通股资本的扣除。未分配利润又称留存盈余,它是一个过渡性的帐户(zhànɡhù),当利润还没有在股东中进行分配,并还未列入盈余时,便暂时列入这个帐户。1982年初,美国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对商业银行资本(zīběn)所作的规定把资本分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一级资本包括:普通股、无偿还期优先股、资本盈余、未分配利润、放款与证券损失储备、其他储备和可转换(zhuǎnhuàn)为股票的金融工具等。二级资本包括:有偿还期的优先股、资本期票(qīpiào)和债券。同时,对二级资本的限制条件是:第一,最多不能超过一级资本总量的50%第二,二级资本能够行使资本职能程度要根据期限长短决定。1987年12月10日,巴塞尔银行业务和监管委员会在瑞士召开,会议正式通过《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的建议》,简称《巴塞尔协议》,虽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它已经成为国际上约定的行为准则。《巴塞尔协议》把商业银行的资本分为两级:第一级为核心资本,第二级为附属资本。1、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和公开储备。实收资本是指普通股票和永久性优先股。公开储备是指以公开的形式通过保留盈余合其他盈余。例如,股票发行溢价、保留利润、普通准备金和法定准备金的增值等。2、附属资本。具体包括五项:(1)非公开储备。该储备不公开在资产负债表上标明,但却反映在损益表内,并为银行的监管机关所接受。它与公开储备一样,可以自由地、及时地用于不可预料的损失。但由于它缺乏透明度,许多国家不承认其为资本的合法成分。因此不能包括在核心资本中。(2)资产重估储备。包括物业重估储备和证券重估储备。资本重估必须要有官方认可的专门评估机构进行。(3)一般准备和一般放款损失准备。指用于防备目前(mùqián)尚不能确定的损失的准备金或呆帐准备金。(4)混合资本类债券(zhàiquàn)。指既有股本性质又有债务性质的混合工具。它能够在不必清偿的情况下承担损失,维持经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