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发展性评价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性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评价体系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多年以来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是以考试结果——分数论英雄,正如邓小平曾谈到的:“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是否爱学习,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与同伴合作等与学生身心发展和终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的评价。”主张采取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同的评价方法。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评价建议”一节中指出,语文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应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加强“形成性评价”,重视“定性评价”。这些关于评价的关键词句虽然从原则上指出小学语文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思想,但是还不够具体、明晰,以下,本文结合评价的特点、目的、功能、内容探讨评价策略。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的提出,正是对“为学生发展而教育”这一核心理念的践行它不仅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最新发展的趋势与先进的评价思想。而且主要针对我国传统语文课程评价体系中对学生评价的不足与局限——过分强调甑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评价方法单一,过于注重笔试而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方法等等。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发展性评价是深具现实性和前瞻性的,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意义深远。一、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的特点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目标一致性评价首先要有评价目标,因为由此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发展也需要目标,它是学生发展的方向和依据。在传统教育评价中,这两个目标常常出现背离的情况,而发展性评价中强调这两个目标的一致性,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的目标正是基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两者达成了一致。(二)、评价开放性开放性是指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不仅对产生的结果进行描述和判断,还要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多种因素和动态过程进行描述和判断;强调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全过程不断地予以关注。它既重视学生学习语文的现在,也考虑到过去,更着眼于未来。所以、评价的空1间、形式、内容都是开放性的。(三)、发展全面性知识技能、过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各个方面都是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的内容而且受到同等的注意。所以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四)、方法多元化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改变了单纯通过书面测验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变化。(五)、主体差异性学生既是外部教育影响内化为自我素质的主体,又是开发自身潜能的主体。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呼唤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他们积极参与评价。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使他们学会诊断和反思,自觉的调控学习语文的行为。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所以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理解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做到“因材施评”。二、从评价目的看,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语文新课程的发展性评价思想,是站在评价者生命发展的高度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认为,学生的知识是建构的,智能是多元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平等的,都有生命的尊严,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它不仅关注学生过去与现实的表现,更关注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注优秀学生的发展,更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不仅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更关注学习能力、科学探究精神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是建立在人生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