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室医疗差错事故防范措施为了保证医疗安全,有效地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在提高诊断技术的同时,加强对本科医疗活动的监督管理,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防患于未然,采取以下防范措施。一、建立科室医疗安全小组组长:王梅成员:王欣崔燕柯秀红崔红张锋吕庚二、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科内医疗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制定科室内医疗质量监控办法和工作制度,建立科内工作质量监控指标和评价方法。2、研究提高科室的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各种技术操作规程和诊断报告。3、每月对科内医疗安全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总结和分析,查找问题,提出整改措施。4、负责接待患者的来访和投诉,对患者的投诉和科内发生的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进行认真地调查和处理。三、医疗差错防范措施1、加强各项医疗法律、法规的学习,经常教育科内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强化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增强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意识。2、加强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开展科内业务讲课,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和会诊,追踪随访病人的手术、病理结果,不断提高诊断技术水平,提高诊断符合率。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检查病人前认真核对,检查病人时仔细认真,防止差错病人、写错报告,减少漏诊、误诊。4、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设立差错事故登记本,指定专人负责。5、发生医疗纠纷或差错事故后,当事人应立即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要向职能科室汇报,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第1页共11页减轻对患者带来的危害,并做好家属的接待工作,妥善处理。6、对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要认真调查,查明事情经过,分析发生纠纷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今后再次发生。对当事人根据责任程度给予处罚。第二篇:医疗差错、事故防范措施医疗差错、事故防范措施一、目的l.为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特制定《医疗风险差错、事故防范措施》。二、防范措施l.科室必须围绕“患者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2.各种抢救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人使用。3.从维护全局出发,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严禁在患者面前诽谤他人和他科,抬高自己等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4.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医师均不得独立参加各种会诊。5.加强对下列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1)低收入阶层的患者;(2)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3)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4)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者;(5)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6)对交代病情中表示难以理解者;(7)有发生征兆或己发生院内感染者;(8)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者;(9)住院预交金不足者;(10)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11)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12)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13)患者选医诗诊疗者;(14)特殊身份的患者。6.对于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决定下一步诊治措施。安排专人接待患者及家属,其它人员不第2页共11页得随意解释病情。7.各项检查必须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程序及顺序。重视对于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各项检查及化验,其结果要认真分析,妥善保管。8.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药物不良反应,特别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的用药安全,禁止将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于18岁以下人群。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严禁滥用抗生素,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一般不得预防性使用。9.重视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充分发挥院、科感染监控人员的作用,对于己经发生的院内感染及时登记报告,不得隐瞒,服从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l0.输血时必须进行hiv,hcv,hbsag及梅毒血清抗体等检查。输血后的血袋交由输血科统一保管,7d后方可销毁。11.病历书写。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要求进行书写,严禁涂改、粘贴、刮擦、伪造、隐匿和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