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工作要点一、完善体制机制,抓好规范化建设,提升工作水平1、推进社区矫正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省委办、省政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意见》的指示精神,严格执行《省社区矫正人员奖惩考核办法(试行)》,积极推进社区矫正监管指挥中心建设,健全社区矫正各项管理制度,确保社区矫正执法队伍、工作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人员力量的落实;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社区矫正监督考察制度和监管安全防范体系,扎实推进社区矫正人员思想文化教育、警示教育、法制教育、传统教育以及技能培训基地建设,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疾病治疗等工作;继续加强和规范社区矫正档案和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各种电子和监控设备的作用,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效率和矫正效果。2、强化刑满释放人员管控,构建社会化帮教体系。继续开展刑满释放人员排查工作,掌握刑满释放人员底数。完善刑满释放人员报到登记、建档立卡、定期走访、重点对象管控、信息报告和跟踪或委托帮教等各项制度,建立常态帮扶工作机制,有效落实帮教措施。按国家有关政策,做好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安置。整合社会力量、完善帮教网络,加强管理制度创新、深化社会化帮教机制建设,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帮教优势。加强与全省相关监狱联系和信息互通,提高服刑人员回归社会的适应能力。3、深化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联合调解工作机制。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市人民调解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抓好人民调解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全面深化“示范性”和“规范化”调委会创建活动,以人民调解工作信息化建设提升规范化建设的水平。扩大人民调解工作覆盖面,重点培育建立规上企业和商务楼宇人民调解组织。加强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落实调解员准入机制,规范《人民调解员证》使用管理,完善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制度。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深化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工作联系,提升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物业管理纠纷、第1页共5页劳动争议等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并稳步拓展学生伤害纠纷人民调解组织等其他行业性、区域性专业调解组织。强化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加强部门联动配合,提升区社会矛盾联合调解中心的窗口服务功能。适时召开全区人民调解暨社会矛盾联合调解机制建设工作推进会。构建矛盾纠纷预防体系,完善日常排查、专项排查和重点排查机制。进一步规范警调对接、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访调对接、专调对接五调联动机制。二、围绕中心大局,践行群众路线,提供惠民服务4、持续推进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品牌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工作品质,优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方式,树立具有鄞州特色的规模化、综合性、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品牌。坚持中心工作制度完善,加强相关职能科室联系合作,坚持发挥中心值班律师、进驻中心的各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等作用,认真做好社区矫正人员首次报到、集中学习等工作。按照业务完善的要求,将进一步整合中心工作资源,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5、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用。加强经费保障和管理,健全法律援助经费监管机制,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和效果,实现应援尽援向应援优援转变。结合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与运用,建立健全区、镇乡(街道)二级法律援助窗口服务实体标准、程序标准、质量标准和业务流程标准,完善“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进一步完善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维权岗,推动便民服务工作标准化、常态化、长效化。加强探索刑事法律援助机制,实现全方位法律援助协作格局。加强与各行业部门和基层援助工作站的协作,积极探索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司法鉴定、公证等服务手段的衔接配合机制,努力为基层困难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法律服务。加强开展法律援助宣传,努力实现全区法律援助知晓率达100%。6、实施强所战略,进一步提升法律服务水平。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律师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提升律师服务水平。实施五大“强所战略”(规划强所、素质强所、专业强所、服务强所、党建强所),扎实推进律师事务所规模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