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乡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一、铁峰乡基本情况铁峰乡位于xx区东北部,地处铁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南麓,与xx县、xx县交界,距万州主XX县区为20公里。幅员面积52.18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1个农村社区,32个村民小组,3485户13104人。土地确权面积共17802亩,其中田9293亩,地8509亩;森林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最低海拔450米、最高海拔1370米。全乡现有残疾人318户321人,低收入人口852户2172人,低保户415户,1004人,五保户76户,78人。属市级连片贫困乡,2011年3月,荣获了“中国绿色名乡”的称号。规划到2015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0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村民入住农民新村率达50%以上,实现整乡脱贫,基本小康,低收入人口降低至500人以内,基本生活全面保障。到2015年,实现“两业三园三心十村两完善”。“两业”:煤炭洗选、经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以建成万州煤炭经营市场为总体目标,建成具有独立合法资质的1个洗煤厂,2个煤炭经营公司,若干个煤炭经营分公司;建成能完成本地农产品(猕猴桃、杨梅)加工并能收购加工区内其它乡镇同类产品,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000万元。“三园”:发展猕猴桃10000亩(主要分布在桐元、太平、楼坪、箭楼村),建成“万亩猕猴桃生态产业园”,实现产值1.5亿元,农民纯收入1亿元;发展杨梅(核桃、枇杷、桃子)10000亩(主要分布在吉安、富强、箭楼村)、建成“万亩杨梅生态观光园”,实现产值1.8亿元,农民纯收入0.5亿元;发展微型企业600户,建成“铁峰乡中小微企业园”,实现产值1亿元,农民纯收入0.3亿元;。“三心”:发展野鸡、土鸡100万只,建成“林下野鸡自养自捕中心”实现产值0.5亿元,农民纯收入0.1亿元;开发周家营水库,建成“周家营乡村渡假休闲中心”;建成乡敬老恤弱关爱中心,入住解决100人以上的老弱群体生活。“十村”:建成10个农民新村(吉安民国场、富强月亮湾、中心场丰华家园、太平村雷坪寺、第1页共5页太平村金竹坪、桐元村垭口、桐元村犀河、楼坪村烂池子、箭楼村天元寺、箭楼村店子),让50%以上的村民入住农民新村。“两完善”:完善实现全乡村村道路通畅,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率完善50%以上。二、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2007年以来,我乡结合新一轮的扶贫政策,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围绕“生态强乡、精神富乡”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幸福铁峰、美丽乡村”为目标,铸造“勤劳朴实、敢为人先”的铁峰精神,以“大扶贫”理念为统领,以脱贫、巩固、致富为步骤,认真落实扶贫促发展、低保保生存的扶贫方针,以整村推进为载体、以产业开发为重点,以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新农村建设为基础,以科技扶贫、社会帮扶等扶贫为辅助,扎实加快脱贫步伐,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2711元,提高到2012年的8000元,全口径财政收入由2007年的126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1220.3万元。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强化责任抓扶贫。铁峰是万州边远贫困乡,要实现致富奔小康,扶贫工作的好坏,是决定因素。一是健全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亲自抓扶贫工作。由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扶贫工作的实施,并在各重点村也相应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项目资金理财小组和项目监督小组等各组织。各村村由驻村的乡领导任组长,长期负责该村的扶贫工作。二是乡里每年年初提出脱贫目标,并与各村(居)签订了扶贫项目实施责任状,明细了考核标准,并将扶贫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开展干部“知民情、解民忧、包民事”活动,实行领导驻村、干部包户制度,对所包农户划分出脱贫、巩固、致富三类,分类进行帮助扶持。动员辖区区乡两级人大代表开展“服务民生、助推发展”活动,采取“三访三联三送三带”方式,加快脱贫步伐,提升致富进度。四是同时聘请老党员、知明人士等作为监督员共同参与扶贫工作,监督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的实施,做到组织健全,人员落实,管理严格。(二)强化措施抓扶贫。第2页共5页1、培育主导产业,做实脱贫基础。要脱贫,让群众有固定的产业收入是根本。一是明确目标定方向,结合实际制定了《铁峰乡2011—2015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了扶贫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