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形势分析报告市委市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2010年7月13日)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深化改革、整体推进、转型升级、增收惠民”的基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加快农业发展方式和农民创业就业方式转变,不断提升村庄整治建设水平,切实改善农村社会民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一、上半年农村经济社会运行主要特点(一)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年初以来,自然灾害、生产成本高位运行等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各地加大了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力度,保持了农业形势平稳发展。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7.4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可比增长1.2%。一是春粮播种面积减少明显。由于农资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粮食生产成本过高致使种粮效益远不如经济作物,农民种粮积极性难以有效调动。上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9.56千公顷,比去年同期下降4.7%。其中早稻播种面积8.08千公顷,比去年同期下降5.5%。天台县的早稻种植面积仅为2788亩,为去年的1/3,与市里下达的2.2万亩指标相去甚远。油菜籽播种面积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快速增长后,今年的增幅有所回落,播种面积10.58千公顷,比去年同期增长3.3%,增幅回落24.1%。二是绿化造林重点突出,沿海防护林建设深入推进,完成防护林建设4.5万亩,完成率达104.1%。药材种植2.30千公顷,比去年同期增长13.3%。三是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上半年,我市生猪养殖行业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缺乏长期回升动力,一直在低价位徘徊,再加上饲养成本的高居不下,整个行业处于全面亏损状态。相较于生猪养殖行业的持续低迷,我市牛羊兔等草食动物的养殖效益增加明显。家禽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特种经济禽类养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总体上,上半年我市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实现产值10.58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可比增长7.4%。四是渔业生产效益持续下跌。受渔业资源衰退以及低温多雨、赤潮灾害等众多不利因素影响,我市海洋捕捞业产量和效益持续下跌。上半年全市实现渔业总产值38.6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去年同期下降0.17%。(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日趋向好,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显示,上半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7685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38元,增长13.9%。从各地统计情况来看,路桥、温岭、天台、三门等地的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幅度超过10%,其中温岭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增幅达到了14.8%。农民收入步入快速增长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农业内部增收成效明显。全市通过实施扩大规模、优化升级、省工节本、服务引导、盘活资源、加大扶持等六项增收计划,深入挖掘农业增产增效潜能,帮助农民实现增收。二是农业产业功能的拓展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影响力日益扩大,吸引了市内外大批游客。如仙居县扶持引导农民种植油菜花8万多亩,实现产值达3450万元,帮助种植户增收2274万元,并“以花为媒”,通过举办第三届浙江油菜花节,带动各农家乐经营点创收2000余万元。三是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逐步好转,以及受益于多年实施的农民培训工程,我市农民创业就业和转移就业收机会明显增多,占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主导成分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均出现大幅度增长。其中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2638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26元,增长了14.1%;家庭经营收入人均408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9%。从总体上看,全年实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860元,增长8%的目标有望超额完成。(三)支持保障逐步增强。一是政策导向作用进一步增强。在充分调研和多方论证的基础上,我市连续制定出台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的市委“一号”文件,加大了城乡统筹发展力度。新农村建设在市级“两个社会”考核中所占的比重继续加大。二是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市县两级落实了2.093亿元的村庄整治专项资金;玉环县加大了对绿化资金的投入,计划投入5.05亿元用于开展“绿化玉环·美化家园”五年行动计划,其中今年计划投入1.02亿元;温岭市从去年开始,每年安排整治建设资金1亿元;天台县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