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提升三传统文化大趋势,语言交际需“得体”——高考得体题备考方略聚焦热点,了解语言得体“五思考”“语言得体”的考查,主要有:在具体语境中考查谦辞、敬辞的误用问题;考查说话是否注意分寸,是否符合人物的身份、心理等;转述如何做到清晰、得体;设定情境,按要求写一段话;拟写请柬、广告语、欢迎语、留言条、邀请函、求职信等。多为主观性试题。2017、2018年高考全国卷连续两年都对“语言得体”进行了考查,分别从谦敬得当和语体得当角度设题,考查形式既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简答题。要充分考虑陈述对象的特征,诸如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性格、气质、爱好甚至禁忌等。针对不同的陈述对象,同一个内容说话的语气、表达的方式都不一样。在高考考题中,对用语对象的考查主要有三种:谦敬辞的使用、语言的转述、拟写宣传提示语等。1.谨防谦敬不当语言要得体,首先要明确句子陈述的对象及其身份,进而考虑该用敬辞还是谦辞。谨记敬称的词语只能用于对方,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己方。如果把握不准,谦敬失当,就会闹出笑话。简而言之,可以把谦敬辞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冠以“家”字,如家父、家慈、家兄;向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字,如舍弟、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时,则冠以“令”字,如令尊、令郎等。除此之外,常见的谦辞还有“小”(小女)、“拙”(拙见)、“鄙”(鄙见)、“寒”(寒舍)、“愚”(愚见)等。敬辞还有“贵”(贵庚)、“大”(大作)、“高”(高见)、“贤”(贤弟)、“尊”(尊姓)、“光”(光临)、“拜”(拜托)、“赐”(赐教)、“雅”(雅正)、“惠”(惠顾)等。(2017·高考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解析:选B。A项,“失陪”,客套话,表示不能陪伴对方,这里用错了对象。B项,“璧还”,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用于此处正确。C项,“寒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句子中称别人的家,不得体。D项,“千金”,敬辞,称别人的女儿。此处用于说自己的女儿,不得体。(2017·高考全国卷Ⅲ)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他们。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解析:选C。A项,承蒙:客套话,受到。B项,高足: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C项,不吝赐教:请人多加指教的客套话。D项,恭候:敬辞,恭敬地等候。正确使用谦敬辞要把握两点:一是词语准确分类;二是人物验明身份。即认识谦敬辞的特点,全面、准确地掌握常见的谦辞和敬辞,辨明其适用对象和范围;明确人物身份,分清尊卑长幼你我他。2.转述合乎要求转述,就是对信息进行传达。“转述”不能照葫芦画瓢,也不能简单复述。要理解信息发出者发出的内容,转述时可能还要对叙述的角度(时间、地点、人称等)进行变更。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要求:①不变更原意;②人物、人称表达准确;③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姗姗说到这件事。小王说: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小王说:解析:转述时叙述的角度变了,时间、地点、称谓都要随之改变。依据转述对象的不同,措辞也随之改变。答案:A处可转述为:姗姗,小李说他明天上午不到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你转告一声;他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里找她行不行。B处可转述为:郭老师,小李说他今天上午不来找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