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复习目标]1.掌握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局的变化,正确评价、认识清朝政局变化的影响。2.通过对洋务运动兴起、内容、破产等史实的掌握,全面、客观地评价洋务运动的影响和客观作用,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3.掌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分析其特点。4.结合世界背景分析19世纪70年代以来列强对中国侵略的特点、原因.了解边疆地区新危机,掌握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战役概况、影响,正确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理解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为特征的侵略表现。5.全面认识19世纪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亡的概况,正确评价资产阶级维新派、农民阶级所进行的救亡活动,正确分析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作用和经验教训。[要点梳理]本单元包括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的历史,涉及60年代中外“和好”,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时期,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强。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清政府逐渐被降服、中国逐渐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伴随着中国沉沦的历史,洋务运动布新未除旧,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出现、发展,无产阶级的壮大,对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起着越来越大的瓦解作用,并初步担负起探索救国救民的重任。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农民阶级救亡图存的尝试,但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使之先后失败。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特征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半殖民地化的沉沦,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的上升。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居于主要地位。在抗争和探索史上,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运动,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先后失败,使历史的重担又落在资产阶级革命派身上。2.资本主义列强继续侵略中国(1)19世纪6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对世界市场的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要求更加迫切。西方列强通过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和海关,逐步把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从西北、西南、东南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边疆地区出现新危机;继而发动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攫取大批侵略权益;以输出资本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政治侵略和文化侵略也日益加强。中国进一步丧失主权领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2)《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同时也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此后,帝国主义大举对华辅出资本,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不仅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而且相对缓解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争夺中国问题上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的形成。3.清朝政局的变动和统治政策的调整(1)在中国半殖民地化日益加深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下,清朝政局出现了变动。从统治机构方面看,出现了一系列适应半殖民地化和近代化的新机构,1861年初建立了总理衙门;洋务运动又设立了海军衙门;辛丑条约签订后,又设立了外务部。此外,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中,还设立了一系列管理机构和临时机构。(2)慈禧太后通过辛酉政变夺取了实际上的清朝最高统治权,与列强有较好关系的奕等人政治地位提升,载垣等顽固守旧大臣受到打击。汉訢族官僚的军事、政治势力有了扩大,在清朝政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此后,在对待西方和民族危亡问题上,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支持维新运动的开明派和封建顽固派等派别,他们之间展开激烈的论争。(3)清政府对统治政策不断进行调整,北京政变后,清政府决定“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实现了勾结。洋务运动中又实行“师夷长技以自强”,引进西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