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讲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商业与城市1.手工业的发展。2.商业的发展。考点一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名师导语』中国古代手工业素以发达著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中取得突出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考查的内容相对较少,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主要涉及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及特点。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以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农业与手工业发展的关系值得关注。知识点一主要部门1.冶金技术(1)青铜冶铸: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成熟,青铜器主要供贵族使用,较少用于农业。(2)钢铁冶炼2.纺织技术(1)地位: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2)发展历程上古时代人们已经学会养蚕缫丝西周丝织技术突飞猛进发展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丝国”称号唐代发明缂丝技术元代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使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3.陶瓷技术(1)制陶: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2)制瓷知识点二经营方式1.家庭手工业(1)特点: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其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2)影响:对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2.官营手工业(1)概况: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到明代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2)特点3.私营手工业(1)概况(2)特点: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古代手工业技术传承的封闭性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从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构图解史】古代手工业信息提取:古代中国手工业享誉世界。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丝绸、陶瓷、茶叶更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中的三大名片。【图片解史】《天工开物》信息提取:《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图示解史】家庭手工业信息提取:在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作为农户的副业,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探究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古代手工业的类型及特征1.官营手工业的特点(1)官营手工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内部技术分工十分细密。(2)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产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只供统治阶级消费或官家使用,因而其生产和分配不受价值规律支配。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1)整体地位:是农耕经济的补充,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2)发展趋势:部门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进步,分工不断细密。(3)经营方式: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在明代中叶占据主导地位,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4)历史局限: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转型和发展。1.(2018·江苏单科,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解析解题先从时间与区域看,即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理解关键词“桑蚕”“稼穑”即农民种地养蚕,按照常理,地主收田租应在秋收谷物之后进行,但当时江南地区地主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催收田租,这说明农村的副业有了一定的规模,逐渐成为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农户收入多依靠家庭副业,所以C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才开始瓦解,所以A项错误;题干未涉及农耕技术,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地主照旧催收地租,可见地主剥削程度并未减轻,D项错误。答案C2.(2019·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调研)西汉政府在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