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详案分享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卖木雕的少年》一、教学目标识记: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理解:学生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培育:经历对语言的品质、朗读,通过讨论沟通,熟悉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来刻画心理活动的方法。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3、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三、所用媒体作用1、创设情境,学生感受“南非”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上的遥远,与南非人民与中国人民深厚的友谊形成对比,从而导入本课。2、课件出示探究学习的核心问题:我们来找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象他当时的想法。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课件出示游戏,巩固字词与课文内容。四、课时安排本课教学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认识本课11个认读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本课词语。2、读通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3、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回顾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世界地图,显示:非洲与中国的距离。2、我们看到非洲与中国地理位置上有距离,但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的友谊非常深厚,现在,大家和我就走进《卖木雕的少年》一课,去感受这种友谊。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2《五彩池》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要求:1、了解五彩池的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2、了解每段落之间的联系并划分段落。3、学习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二、三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和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教具准备:风景图、幻灯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布置预习。1、同学们喜爱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2、提出预习要求:轻声把课文朗读几遍,做到读正确、流利。想想五彩池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3、学生预习,老师巡视。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读音。2、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3、五彩池在什么地方?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三、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如何描写五彩池的?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四、学生默读思考讨论:1、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第二自然段,共四句话)(1)第一句为什么用“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来形容五彩池?(2)第二句为什么说水池像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3)第三句写的是什么?(4)第四句为什么说水池像葫芦,像镰刀,像盘子,像莲花?2、五彩池中的水都有什么颜色?是什么“令我惊奇”?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想想五彩池中的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颜色?第二课时一、指名朗读课文。二、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1、默读,把讲原因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2、课文有几句话说明原因的?(4句话)这四句话是怎么把原因说清楚的?(第一句说池中长着不同形状的石笋;第二句说石笋表面附着石粉;第三句讲阳光折射;第四句讲池边树木花草的倒影。)三、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因为课文开头说奶奶讲过天上神仙住的地方叫瑶池,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而我却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奇妙的五彩池。)四、练习分段,归纳段落大意。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说说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学生自由发言,划分段落并说明道理。五、指名读“读读写写”中所列词语,并抄写两遍。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二、三自然段。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3《完璧归赵》1、识生字7个;积累含近义词素的成语;会使用“吩咐”和“叮嘱”。2、正确朗读课文。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重点学习:读句子提出问题,并在课文中找有关句子。4、了解蔺相如完譬归赵的故事,体会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物特点。一、导入,激趣。1、故事导入:《卞和献玉》。2、板书课题,激趣思考:“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二、初读,感知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问题。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