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体会抒情主人公——“我”的个性特征。2.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3.学习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提问:大堰河是怎样的艺术形象?诗人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稍作点拨:诗人塑造大堰河形象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提问:诗人除了通过塑造大堰河形象进行抒情之外,还采用什么方法?明确:直抒胸臆。借塑造形象抒情或直抒胸臆,都是为了塑造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诗言志。”缺少抒情主人公就称不上抒情诗。抒情主人公一般是诗人自己,但又不限于诗人自己,往往形成一个独特的艺术形象。在学习本诗时要注意这个问题。二、研习新课1.引导学生讨论抒情主人公形象。提问:《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抒情主人公有哪些特点?在讨论的基础上,对诗中抒情主人公的特点作如下归纳:(1)对劳动人民非常热爱,对抚育他成长的大堰河充满怀念和感激之情;(2)他憎恨自己出身的那个阶级,憎恨黑暗的旧社会,是地主阶级的“叛徒”;(3)感情真挚、热烈,襟怀坦白,爱憎分明。艾青曾多次说过:“诗人必须说真话。”他还说:“诗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震撼别人的心。”这首诗正是依靠真情实感方才打动千百万读者的心。2.引导学生体会本诗的节奏和旋律。这首诗比较散文化,有人称它为“散文诗”。但阅读时并不感到“散”,其原因在于诗中有节奏和旋律。这种节奏和旋律取决于诗人起伏的思绪和奔涌的激情。指名分段朗读,体会诗的节奏和旋律。朗读提示:第一部分,第1、2节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第3节,感情沉痛、悲哀,语调低沉、有力。第二部分,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阅读时也要随之节奏多变构成变化多端的旋律。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的凄凉,节奏应放慢。第四部分,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感情炽热,因而要节奏强烈,旋律加快。最后一节,诗人的感情已走向高潮,朗读时也应热情奔放,把火山喷发似的感情传达用心爱心专心出来。3.学习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诗人感情的节奏和旋律总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本诗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相当充分、有力。提问;本诗哪些地方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手法?举出例子后,请谈谈它们所起的作用。回答:如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句,第7节中六个排比句,都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明快,气势酣畅,有力地传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真挚的爱。第1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了诗人对她特有的深情。第3节,首尾句反复写道:“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有力地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1节,都采用开头和结尾诗句反复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4.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为了表现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本诗多处采用对比的写法。可以先让学生寻找这类句子,体会它们所起的作用。教师要注意引导和点拨,着重体会第4、6节的对比。这两节,把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描写,虽然没有发什么议论,但诗人的感情倾向不言自明。此外,如美丽的梦境和凄惨的死亡,生前的辛勤操劳和死后的凄苦悲凉,这些都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以及对主题的表达。巩固练习:完成“研讨与练习”三。附:板书设计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段落大意大堰河形象诗人感情主要修辞手法一、大堰河与我(1—3节)身世悲苦低微怀念与痛悼反复二、大堰河勤劳、善良、悲苦的一生(4—8节)勤劳、善良、无私眷恋与感激反复排比三、大堰河身后的悲凉和一家的不幸(9—11节)命运悲惨同情与控诉反复排比四、对大堰河的灵魂高尚讴歌与赞美呼告排比用心爱心专心怀念与礼赞(12—13节)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