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学习《秦风·无衣》和《邶风·静女》教学过程:一、检查《卫风·氓》的背诵二、学习《秦风·无衣》1、诵读《秦风·无衣》在《诗经》所反映的年代里,生产力的极为低下,奴隶和奴隶主的尖锐对立,外族的入侵与掠夺,繁重的徭役和兵役,给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祸。《诗经》里有关战争的民歌,什九十反映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和人民对于战争的憎恨;也有的诗作表现了兵士爱国恋家的矛盾苦闷的情绪,表达了人民为了抵御外侮,保家卫国,忍受巨大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而《秦风·无衣》描绘的是一个为抵御外侮、保家卫国而团结友爱、慷慨从军的感人至深的场面。秦和周民族的死敌西戎逼处,常常有战争而且常常是有关民族安全的战争,同时也养成了“尚武”的秦俗。《秦风·无衣》用兵士交谈的口吻,以当时军中歌谣的形式,反映的出战士友爱和慷慨从军的精神。2、内容简析《无衣》可理解一首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的出兵动员誓词。全诗三章,采用了增叠复沓的结构形式,每一章字数、句数相等,但又不是简单地机械地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体现出一种高昂的战斗激情。3、结构图:“与子同仇”(感情基础)——“与子偕作”(行动开始)——“与子偕行”(共赴战场)4、体会《秦风·无衣》的形式特点——四言一句,重章复唱,“赋”的直接铺叙陈述。①运用重章复唱以加强抒情效果。诗作共三章,句式相同,内容相近,每章仅有三处不同。《诗经》善于运用章句的重叠表达思想感情。从形式上看,有的通篇重叠各章只对应换几个字;有的只在章首或章尾重叠;有的隔章重叠,重首重尾。它的作用表现在音律和修辞上便于记忆和咏唱,回旋反复,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充分抒发情怀,体现了民歌的特点。《诗经》还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段,增加了音乐美也易表达情感和描摹事物特征。这首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②每章首句均运用反问句开头。更突出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也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5、背诵全诗三、分析《邶风·静女》1、诵读《邶风·静女》在“国风”中,恋歌数量最多。“国风”的这些恋歌大多数是当事者率真大胆的表白,感情大都是诚挚、热烈、朴素、健康的。凡属恋爱生活里所有的忧喜得失、离合变化都在这些诗里得到了表现。这类恋歌是《诗经》中的圆珠圭璧,他们的光辉映照得全部《诗经》都金碧辉煌、光彩眩目了起来。《邶风·静女》是其中一首极富幽默情趣的爱情短诗。描绘了一对情人幽会时的有趣场面,显示出一个天真活泼、聪明慧美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结构图:俟于城隅不见人——贻我彤管思情人——爱物及乌重归荑2、简析作品①首章:开头用“静女其姝”来写那位女子,表示男子对女子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十分倾慕的感情。连同下面“俟我於城隅”一句,就生动地写出了那个男子在赴约会时的那种欢欣、愉快、幸福,以至于不无得意的心情。但紧接下面却突然一转,写那个女子见到男子来了,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隐藏起来了——原来她是个天真、活泼、调皮的姑娘。这样一来,可真的急坏了那个满怀欣喜而兴冲冲赶来约会的男子,禁不住“搔首踟蹰”起来。他想,这姑娘是因为遇到了什么意外的事情没有来呢?还是阴晴不定少女心,对自己变了卦而故意失约不来呢?这“搔首踟蹰”,既穷形尽相地写出了那男子焦灼万分的情态,也借此写出了对所爱的少女的迷恋之深。②第二章:写那位调皮的姑娘看到践约而来的所爱急成那个样子,终于露面了,并郑重的把一支小草作为见面礼物送到男子面前。一支小草,并不是什么贵重的礼物,送草是为了传情,同时也是这位调皮的姑娘有意要试他、逗他的意思。“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这是男子接过小草后的心理活动,也是一句风趣的答辩。“说怿女美”这句话,语带双关,既赞美女子所赠的小草,又赞美赠草的人。这男子摸准了姑娘的心思,通过凑趣来表达自己的深情。③第三章是说女子又从牧场上带回一支荑草赠给男子。“洵美且异”男子的赞美比“彤管有炜”更加进了一步。最后一句似乎是对荑草说的,又似乎是男子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