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主观表达题(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步骤和内容】一、解读《补充说明》(多媒体课件第2屏)《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南)补充说明》: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南)命题,将根据《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与湖南省中学语文教学实际,沿袭2006年高考语文卷(湖南)的命题思路,在2006年语文卷(湖南)的基础上对试卷结构、题型、赋分作适当调整:(2)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由4道小题调整为5道小题,其中,3道选择题,1道简答题,原第四大题中的文言文翻译调整到第三大题。二、题型解读(多媒体课件第3屏)1、侧重考查概括能力、表达能力。2、题目难度不会很大。3、采分点2—3个。4、填空的形式不可忽视。三、设题角度预测(多媒体课件第4屏)1、文章主旨、写作意图的概括、评价;2、重要段落的段意概括;3、对代词指代内容的明确,或对重要词语(句子)的意义的理解、阐发;4、据点概括或筛选表述(即原文言文阅读第3题的变体)。5、文章的整体写法及写作技巧。6、阅读文章后得到的启发。(须结合原文内容回答)四、答题的原则(多媒体课件第5屏)1、宏观把握,微观分析。2、紧扣题目,问什么,答什么。3、语言简洁,但不能忽视表意的完整性。五、典型题例1、文章主旨、写作意图的概括、评价;2、重要段落的段意概括;例一:阅读下文,然后做题。(2006年上海卷)(多媒体课件第6屏)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娱目;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多媒体课件第7屏)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因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忘情于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累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纡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已。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牑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juān剥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⑴本文第一、二段分别叙述了和。(2分)(多媒体课件第8屏)答:半野园的概况(1分);文章写作缘由(1分)⑵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评价?(3分)答:应有辩证认识:不要置民生于不顾,这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积极意义;“得志”的“志”从历史的角度讲,有一定的局限性。(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译文】丰野园是前相国陈说岩先生的别墅啊。相国去世.距今已有十多年了。园子已废弃而挪做他用。可是里面荟萃的花草树木,足以令人赏心悦目;凭靠于回环曲折的栏杆上.足以躲避热天时的大雨、沐浴那阵阵清风;高高的楼阁,足以令人饱吸西山的爽气,这种境界和当年相国活着时是一样的啊。庚戌年的春天,我的友人杭大宗君来到京城。住在园子里,我因多数造访杭君。对园子也了解个大概。这时,杭君的同乡陈君也寄住在这里。不久陈君要到粤西做官.对这个园子留恋不舍,就让善于作画之人把它画出来,同时通过杭君让我来写下这篇文章。天下的山水风景多聚集在东南,京城车马喧嚣,他乡之客往往感到烦闷,找不到故土的感觉。陈君家在杭州,西湖美景甲天下。舍弃家乡胜景来到京城,应当对这个园子是不屑一顾的。(比他家乡西湖的景致差远了),但陈君却对此园徘徊流连不忍离去,那么可知陈君做官,必定有和其他平庸官吏不一样的地方。虽然这样,士人当初多能安心在贫苦环境中生活,就是穷得用破瓮来当窗户,用草绳来栓门轴也会感到满足得很;若碰到偶然机会来到富贵之家,看见华美的楼阁栏槛花木,就会心中喜悦倍生羡慕之意。要是有一天得志的话,就会想着放纵自己的欲望,就会达到剥削人民不顾民生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