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设施蔬菜生产劳动力调研城XX县区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农村,拥有巨大的城市人口作为市场,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受到城市资金技术辐射具有较高的经营能力。[1]随着城市化的推进,XX县区农业的发展形态主要是紧密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化都市农业。[2]而由于土地资源紧缺,XX县区农业宜以高技术设施化生产为发展方向。[3]XX市XX县区选择设施蔬菜作为农业发展方向具有生产力布局的合理性。一、设施蔬菜发展情况(一)XX市XX县区基本情况和设施蔬菜发展情况XX市是一个高度工业化、城市化的城市。2010年11月,XX市人口城市化水平为63.74%,在全省首屈一指;XX市经济结构中,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53%,在全省首屈一指。XX市XX县区总人口28.6万人,耕地7133hm2,以玉米作物为主。XX市城镇人口密集,是农产品的巨大消费市场。根据统计,在政府支持发展设施蔬菜以前,自产蔬菜仅占XX市消费量的10%,发展设施蔬菜为城市服务是XX县区农业的方向。2008年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及京晋蔬菜合作项目的实施意见》,鼓励发展设施蔬菜。政府从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为发展设施蔬菜提供了良好条件,财政为一个温室提供两万元的财政补贴。政府委派农业技术人员长期提供技术支持,村庄从山东聘请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政府在市区规划了蔬菜销售超市和市场,提供产品直接销售渠道。设施蔬菜发展的土地、资金、技术、市场都得到了较好保障。截至目前,XX县区建设320hm2高标准温室大棚,一家工厂化蔬菜育苗中心,众多村庄作为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全区形成了“近郊稀特菜、远郊瓜果菜”的区域生产格局。(二)调查村庄基本状况和设施蔬菜发展情况东村和甘村是在政府扶持下发展起来的两个设施蔬菜村庄。东村位于XX市XX县区河底镇,现有居民780户,人口32第1页共6页20人,其中农业人口2240人,耕地93.3hm2。东村把温室大棚作为村庄经济的主业,通过土地整治,把小块丘陵梯田改造成大块梯田,在山坡上建起20hm2温室大棚。甘村紧邻市区,全村305户,1100余人,现有耕地20.4hm2,建设温室21个(其中20个投入生产)。东村和甘村通过集中土地,用集体收入建设温室,然后以低价承包给村民经营。(三)调查方法和思路文章结合问卷调查、文献调查和入户访谈等方法对XX市XX县区设施蔬菜生产状况进行研究。选择不同类型的设施蔬菜种植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10份,有效问卷21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走访东村和甘村种植户十余户,了解设施蔬菜经营成本、管理技术和种植业结构等。二、调查结果(一)设施蔬菜经营收入设施蔬菜作为农业结构调整项目,本意是要增加农民收入。但是从东村和甘村温室经营情况看,设施蔬菜增加农民收入作用有限,农民对经营设施蔬菜的收入并不满意。从问卷结果来看,65.2%的设施蔬菜经营户年收入在一万至二万元之间,还有11.3%的经营户年收入低于一万元。仅有23.4%的设施蔬菜经营户,对技术比较熟悉,经营面积较大,善于经营和吃苦耐劳,年收入在二万元以上。如东村,以温室黄瓜为主,一年两茬,一年农资成本(棚膜、有机肥、种子)约0.4万元,两茬黄瓜销售收入约2.0万元,一年净收入约1.6万元。村集体对一个温室一年仅收取管理费1000元,温室经营的400~500元水费、100~200元电费全免。甘村温室以西红柿为主,一年两茬,一年农资成本约0.4万元、水电费约600元和温室租金1000元/年,两茬西红柿销售收入约1.8万元,一年净收入约1.2万元。设施蔬菜生产比较费工,从穴盘育苗开始,一苗、一叶、一果都要亲手劳作,冬季每天要放帘、卷帘。65.2%的设施蔬菜经营户认为一个温室一年要投劳300工,劳动投入很大。按照一年收入1.5万元第2页共6页计算,平均每天收益不足50元。当地青壮年农民在矿山打工,一天工资在100元左右,年轻女性在宾馆、饭店的月工资为1200元左右。由于地处XX县区,务工方便,收入较高,使得设施蔬菜的收入对于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