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第二课时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作者的表述方式。●教学步骤一、讨论1.作者对敦煌历史和文化持什么态度?参考要点:莫高窟,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莫高窟被掠,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莫高窟被一个愚昧之极的王道士把持,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而他竟然为了几个有限的银元出卖古物,罪不可恕。2.作者对王道士主持敦煌一事的看法是什么?参考要点:婉惜与愤懑。对王道士愚昧麻木的痛恨,和对他出卖文物的愤慨。谴责与哀痛。对王道士及满清官僚无视历史的愚昧的谴责与历史文物被出卖的哀痛。重点了解以下语句所蕴含的意义,并注意对词语感情色彩的品味:——有一座塔,由于修建年代较近,保存得较为完整。塔身有碑文,移步读去,猛然一惊,它的主人竟然就是那个王圆箓!——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几经转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他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真不知道一个堂堂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中国的文化官员都到哪里去了,他们滔滔的奏折怎么从不提一句敦煌的事由。——其时已是20世纪初年,欧美的艺术家正在酝酿着新世纪的突破……他们中有人已向东力艺术投来歆羡的目光。而敦煌艺术,正在王道士手上。——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当几面洞壁全都刷白,中座的塑雕就显得过分惹眼……再作下—步筹划。——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脑中也是一片惨白。我几乎不会言动,眼前直晃动着那些刷把和铁锤。“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困惑不解。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王道士完全不能明白,这天早晨,他打开丁一扇轰动世界的门户。一门永久性的学问将靠着这个洞穴建立。无数才华横溢的学者,将为这个洞穴耗尽终生。中国的荣耀和耻辱,将由这个洞穴吞吐。——现在,他正衔着旱烟管,趴在洞窟里随手捡翻。他当然看不懂这些东西,只觉得事情有点蹊跷。为何正好我在这儿时墙壁裂缝了呢?或许是神对我的酬劳。趁下次到县城,捡了几个经卷给县长看看,顺便说说这桩奇事。——中国是穷。但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中国官员也不是都没有学问,他们也已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翻动出土经卷,推测着书写朝代了。但他们没有那副赤肠,下个决心,把祖国的遗产好好保护一下。他们文雅地摸着胡须,吩咐手下:“什么时候,叫那个道士再送几件来!”已得的几件,包装一下,算是送给哪位京官的生日礼品。——就在这时,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占家、冒险家,却不远万里、风餐露宿,朝敦煌赶来。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没有任何关卡,没有任何手续,外国人直接走到了那个洞窟跟前。……他们只是幽默地耸耸肩。——略略交谈几句,就知道了道士的品位。……——我不禁又叹息了,要是车队果真被我拦下来了,然后怎么办呢?我只得送缴当时的京城,运费姑且不计。但当时,洞窟文献不是确也有一批送京的吗?其情景是,没装木箱,只用席子乱捆,沿途官员伸手进去就取走一把,在哪儿歇脚又得留下几捆,结果,到京城时已零零落落,不成样子。——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说一句:宁肯放在伦敦博物馆里!这句话终究说得不太舒心。被我拦住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它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3.敦煌文化在王道士手中被盗掠,作者的想法是什么?矛盾而复杂的心情:不愿意被掠,但是针对当时乃至后来的社会又深表遗恨,因为它们并不能很好的保存这些文物。4.偌大的敦煌,前后十多年,在王道士的手中被卖掉了,其间的王道土、满清官员、政府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作者对于整个历史事件的思考是什么?王道士愚昧而贪财。满清官员及政府腐败而无能,...